古代的游牧民族和汉人的服饰和发型为何区别那么大呢

历史文化 2025-03-06 13:19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论语》中有句话: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句话揭示了如果没有管仲的辅佐,我们的衣着、发型可能会与北方少数民族无异,甚至带有歧视意味。北方少数民族的衣着和发型与中原汉人有着显著的区别。

或许是因为《论语》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往往误以为游牧民族的发型都是“披发”。从历史资料来看,即使在游牧民族势力鼎盛的“五胡乱华”时期,也只有羌人一支有“披发”的习俗。这一点可以从羌人的后裔党项人身上得到印证。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作为对中原地区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他们的发型也是独具特色的。他们并不剃发,而是留“索头”,这种发型类似于现代的“脏辫”。随着对历史的深入研究,我们逐渐认识到鲜卑的发型并非光头,而是独具特色的。这种发型在当时影响了突厥乃至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

实际上,古代游牧民族出于方便骑马的原因,大多数都是剃发的。这种剃发行为在古代被称为“髡”,契丹人是史料中记载剃发最多的游牧民族。他们不仅男性剃发,女性也有各种各样的发型。

契丹人建立的辽朝统治了蒙古草原的大部分地区,对当时的蒙古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蒙古族在兴起时,发型几乎就是契丹人的翻版。到了元朝,蒙古人将剃发称为“髡顶”,并会在头部正中多留一缕短发,垂至额前,称为“卜郎”或“不狼儿”。

女真人在建立金朝之前,也延续了剃发的习俗。但根据《新唐书》记载,女真人的先祖黑水靺鞨的发型有着独特的风格。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女真人的发型逐渐与后来的满族人的发型相似。到了清朝入关后,“剃发令”使得全中国男性都蓄起了“金钱鼠尾”。而影视剧中常见的包住半个头的发辫,是到了清朝中后期才出现的形象。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