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古人是如何严防考生作弊的?

历史文化 2017-05-16 06:44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南宋洪迈《容斋四笔》卷八述人生四大得意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科举时代,各朝各代的读书人都削尖了脑袋参加科举以谋取功名,他们或追求经世济民,或追求光宗耀祖、封妻荫子,不管初衷是何,金榜题名、衣锦还乡,是寒窗苦读的士子们最美好的憧憬和梦想,而科举,如同现代的公考一样,是进入“官途”最重要的桥梁。5月5日,历史学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兼职教授倪方六,及知名专栏作家李开周为我们讲述了古代科举考试中鲜为人知的趣事。

\

  考前先看考点,半夜入“鸽笼子”

  当今临近大考时,像中考、高考、公考等,考生们为了熟悉考场环境,一般会提前一天或半天到达考场体验一番,以消除考试时自身的紧张感。这在古代也不例外,“考生考前也要看考场,而且更重视。”5月5日,历史学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兼职教授倪方六介绍道,但与现代不同的是,古代考生看了考场后,便不能再出来,而是要一直到全场考试结束才能出来,饭食则由官府安排的“号军”统一负责。

  现代公务员考试,按规定考生一般可提前15分钟到达考场。古代的科考则可以提前几个小时进场。“一般乡试在开考前一天的子时开始开‘龙门’,允许考生进场,随身带一只装有考试必备用品的考篮。此时正值半夜时分,进场考生可以领到3支蜡烛。”

  据倪方六介绍,乡试考场一般设在省府所在的省城,具体地点是贡院内。“贡院看起来就是一个超级大院子,里面又分割出许多有序排列的小院子,小院子里每排再隔出进深4尺、宽3尺的考室,称为‘号舍’,每舍一名考生。”号舍既是考试答题的地方,也是考生夜里住宿的地方。每舍有长4尺的两块木板,号舍两边墙体有砖托槽,上下两道。白天考试时,两块木板分置上下托槽上,搭出一副简易桌、凳;晚上则将上层的板拆下,与下层平拼成一张简易床铺。由于空间太小,考生晚上须曲膝而卧,民间戏称之为“鸽笼子”。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