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袁崇焕听从了他的老师孙承宗告诫崇祯皇帝就不会杀他

历史文化 2025-03-06 13:19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崇祯三年,辽东巡抚袁崇焕因“谋叛”罪名被凌迟处死。这位曾浴血奋战、为国家赴汤蹈火的英雄,最终以背叛国家的罪人身份黯然谢幕。对于怀抱抱负的人,结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为抱负付出的努力和实现的成就。

袁崇焕是有抱负的,崇祯皇帝亦如此。他们的目标一致,都是保卫大明江山。但历史的复杂多变源于人心的复杂多变。那么,崇祯皇帝为何一定要处决袁崇焕?

崇祯皇帝对袁崇焕的感情深厚,信任至极。在崇祯皇帝眼中,袁崇焕是指望能够挽回大明危局的英雄人物。在铲除魏党之后,崇祯皇帝迫不及待地将袁崇焕从平民提升为兵部尚书,将全部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袁崇焕承诺五年恢复辽东,崇祯皇帝全心全力支持他,给予一切所需,尽管国力薄弱。

即使袁崇焕在处理一些事务上犯了错误,如杀了毛文龙、对皇太极的追击不力等,崇祯皇帝仍然选择了容忍和激励他。当袁强烈要求兵马进城休整时,崇祯皇帝的信任和耐心达到了极限。尽管袁在左安门战役中取得了胜利,即使敌兵未退,即使面临临阵换将的困境,崇祯皇帝对袁崇焕的失望和绝望已然坚定。这种失望源于对一个人寄托的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袁崇焕的失误在于他忘记了身为臣子和将领的身份与责任。他杀毛文龙、不听从老师孙承宗的部署和告诫、坚持让兵马进城等行为,都无视了王法和皇上的权威。即使他取得了胜利,也不能忽视身份和责任的界限。

袁崇焕是一个有抱负、有能力的人,但他的得意忘形、无视身份和责任的行为最终让他走上了绝路。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人生可得意,但绝不能忘形。忘什么形?忘了你的身份。你是臣子、是将领,必须清楚自己的身份和责任,不可恣意妄为。

上一篇:三国的后期真的出现人才的凋零了吗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