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身居魏相却嫉贤妒能致使人才外流埋下了国家灭亡的种子

历史文化 2025-03-07 10:20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公孙痤,战国时代魏国的相国,掌权二十余年,历经魏武侯、魏惠王两代。他虽有人才识别的眼光,但更多地是着眼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太史公司马迁曾记载,“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这话颇有意思,可以说公孙痤是一个精细的利己主义者。

公孙痤对吴起颇为忌惮,因吴起在魏国担任西河郡守时声望极高,成功打造了威震华夏的魏武卒,曾以少胜多击败秦国,为魏国争取了河西之地。为了除掉吴起,公孙痤设下计谋,使魏武侯对吴起产生猜忌。当公叔痤设计一个试探吴起的计策时,他借助贵族身份,向魏武侯提议将公主许配给吴起。当计策成功,吴起看到公主对公孙痤的轻蔑后,便辞谢了魏武侯。从此,吴起离开了魏国,而公孙痤则稳固地继续担任相国。

公元前362年,公叔痤率军大胜韩赵联军后,魏惠王欲赐其大量田地作为食禄。公叔痤却谦逊地辞谢,将功劳归功于下属和魏惠王的军法。他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谦逊,同时为身边的合作者邀功,并赞美了国君。最终,魏惠王赞赏他的品德,并额外赏赐了四十万亩土地。公叔痤欣然接受。

商鞅曾在公叔痤门下任职中庶子。公叔痤看出商鞅的才华,却将他留在身边,不让他的才能为国君所知。直到临终时,他才向魏惠王推荐商鞅并警告其重要性。他也告知商鞅离开魏国以避免灾难。这一举动既体现了公叔痤的忠诚和才智,也保全了他的名声。后来,商鞅投奔秦国并获得重用,实施了著名的商鞅变法。

公孙痤明知吴起和商鞅的才华与贡献,但为了自身地位和利益,他选择了排挤和隐才。从人才流失的角度看,他对魏国的成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的行为展现了一个复杂的利己主义相国形象,既具有人才识别的眼光,又为了自身权益而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

上一篇:古代官员的请假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