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人击鼓鸣冤都会被打 什么鼓能敲什

历史文化 2025-03-07 10:17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在古代,击鼓鸣冤这一行为引起了无数人的好奇。对于为何古代人在鸣冤时会被县令让人先打一顿,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官方的诉讼制度和规矩。

古代并没有所谓的“鸣冤鼓”,那面置于衙门外的鼓被称作“堂鼓”。它的主要作用并非为了鸣冤,而是召集衙门内的官差小吏,表明身份,以及告知县令的回衙时间。在《儒林外史》中,严监生的老婆赵氏告严贡生的场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古代诉讼制度严谨,县令审理案件有专门的时间,称为“坐堂”。老百姓必须在县令坐堂的时候去伸冤,而且有些诉状县令并不一定会受理。像家族利益纠纷等家务事,县令往往会让其族人自行判断,因为“清官难断家务事”。

关于击鼓,那并非随便可以敲的。只有在紧急情况下,如涉及军国大务、大贪大恶、奇冤异惨等方可击鼓。如果仅仅是因为一些小事如偷鸡占地之类,县令不仅不会受理,可能还会将其责罚一顿。

说起鼓的起源,其实早在尧舜禹时代就已经出现。尧设置了敢谏之鼓,而舜则立诽谤之木,让老百姓可以击鼓进谏或将意见刻在大木头上。后来,这种鼓演变成了衙门的“堂鼓”和设置于皇城外的“登闻鼓”。登闻鼓全国只有一个,主要是用于老百姓告御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更多地成为了一种摆设。

告御状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敲登闻鼓、拦车驾、投诉箱。由于皇帝的忙碌或其他原因,这种越级往往并不会得到理想的结果。而且,如果告的事情太小或冲撞皇帝,告御状者可能会受到惩罚。

古代的诉讼制度既有其方便百姓的一面,也有其严格规定的一面。百姓在维权时必须遵循官方程序,否则可能会受到惩戒。击鼓鸣冤这种行为,也因此在古代有着其特定的含义和规矩。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