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文人的收入有多高?郑板桥一幅画等于千斤米
稿酬,这一词汇在近百年才被广泛使用,但其背后的概念却源远流长。在现代,我们称之为润笔。这一名称源自隋朝的一则故事:郑译因皇上之命起草圣旨,有人戏称其为“笔干子”,郑答:“若无酬劳,何以谓之润笔?”现今,我们将稿费、字画报酬仍称为“润笔”。
西汉武帝刘彻时期,陈阿娇皇后因失宠被打入冷宫,长门宫。她黄金千斤求大文士司马相如作赋,诉说深居长门的闺怨。司马相如挥毫落墨,赋文凄楚坦率:“……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此赋感动汉武帝,陈皇后重新得宠。当时虽无润笔之说,但陈皇后买酒请司马相如写赋,可谓是一种早期的稿酬支付方式。
历史学者顾炎武考证,东汉蔡邕以其文学与书法才华,成为当时之冠,因其善于撰写碑文题记而广受追捧,“非利其润笔,不至为此”。南宋学者洪迈指出:“作文受谢,自晋、宋有之,至唐始盛。”唐朝时,润笔已成为文人写作的一种固定收入。
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擅长文章,不仅写得快而且文辞华丽。他的家中因写作而积聚大量财富。唐朝书法家李邕,文章与书法俱佳,朝廷及寺庙纷纷出重金请其撰文。他平生写过的文章多达八百篇,收到的润笔费也极为可观。但他性格豪爽,周济他人,常将这些财富用于救助和接济。
韩愈的一篇碑文,因其文笔行云流水、华丽无比,被赞誉为古代罕见之作。韩弘一次性给予韩愈五百匹绢作为润笔费,其价值相当于近二十万元的稿费。王用的儿子还赠送韩愈一匹宝马和一条白玉带。另一知名写手皇甫湜为裴度写碑文时要求每字三匹绢的价格,裴度因此赠予他九千匹绢。元缜死后,白居易为其写墓志铭得到的回报也相当丰厚。赵翼记录中提及杜牧撰写墓志得到采绢三百匹的润笔费。人们对撰写墓志铭的需求甚至到了渴望的程度。有些人甚至期待自己去世后能有知名文人撰写墓志铭以获取稿费。这一现象生动地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稿酬的认可与追求。《宋史实录》成书于高宗绍兴十五年,全书共78卷,详尽记录了北宋时期太祖至神宗一百二十多年的史实。在这部历史长卷中,特别提到了宋太宗为嘉奖宫庭文人设立的“润笔钱”,反映了皇家对文人墨客的尊重与厚爱。这不仅是当时宋朝官俸微薄的一种补偿,更是对文人的一种人文关切。
赵翼在《宋史纪事本末》中,详细记载了一系列与润笔相关的故事。例如,宋朝的王寓在宣和七年八月二十一日,一夜之间完成了四道制文,得到了宋徽宗的特殊赏赐。北宋时期,翰林学士孙抃的一篇作品,让宋仁宗感动不已,除了明赐之外,还私下赠送了许多珍贵的物品。这些故事都反映了当时皇帝对文学作品的重视,以及文人通过作品获得赏赐的荣耀。
到了明朝,润笔之风更为盛行。从个体现象逐渐演变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对明朝中期以后的文明作品商品化起到了推动作用。无论是权臣如严嵩,还是清正官绅如海瑞,他们的文集中都充满了有偿的应付性文章。海瑞在家闲居时,也为人作文,接受润笔之费。他为人写墓志铭、诗序等文章,都有相应的报酬。
到了清初,润笔之风更加盛行。如病危的钱谦益,利用自己的名望和黄宗羲的文笔,三篇文章就获得了三千两白银的润笔费。而清朝的郑板桥更是对自己的作品明码标价,他自订润笔费标准,拒收礼品。他的诗词中有一句:“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纸三千。”形象地描绘了他的生活态度和经济状况。根据考证,郑板桥每作一大幅作品,就能买到五百斗米,相当于一千斤米左右,足以可见他的作品的价值和影响力。
这部历史长卷不仅记录了宋朝的史实,还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文人墨客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以及文学作品的商业价值。这些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历史背景,都使得这部历史长卷更加引人入胜。
奇闻趣事
- 古时候文人的收入有多高?郑板桥一幅画等于千
- 黄帝究竟是人是神?五帝时代的历史究竟是怎么
- 中国古代上那些觥筹交错间的古时候酒席游戏
- 商王帝辛天赋禀异改革直击要害!武王伐纣为何
- 中国历史上,动乱时期统一起来的皇帝却只有两
- 明宫奇闻:富商袁相和李广合谋骗婚弘治帝的公
- 宋朝吃螃蟹成风潮 宋仁宗因被禁食蟹竟恨母亲
- 买卖文凭之事,古今中外并不鲜见.
- 袁天罡预言了什么?预言应验了吗?袁天罡都算
- 1983年后武汉再无黄鹤楼
- 神话故事中神仙有哪些坐骑?坐骑实力排行介绍
- 在明末农名起义中屡立战功的洪承畴,为何能得
- 三国历史上最神奇的十大预言:隆中对仅排第六
- 罗姓的起源是什么?罗姓好听有诗意的名字大全
- 既不是黄埔军校出身,更不是军统初创成员的他
- 鸿门宴刘邦是怎么逃过一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