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时称女子为千金小姐?千金一词是怎么来的?
今天,让我们一同为何古时女子被称为“千金”的奥秘。这一称呼,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古代,千金小姐是对大户人家未婚女儿的敬称。这一称呼最早可追溯到元代曲作家张国宾的杂剧《薛仁贵荣归故里》。在明清之后的话本小说中,称女孩子为"千金"的更为常见,成为了对女子的一种美好而庄重的称呼。
那么,为何女孩会被称为"千金"呢?这要从我国的古代货币单位说起。
在两千多年前,秦国的货币单位中,"一镒"等于"一金",而一镒的重量相当于二十两或二十四两。到了汉朝,一斤金子的重量也被视为一金。在那个时代,金多指黄铜,"千金"实际上是指铜千金。后来,人们借"千金"来表达贵重之意,如"一字值千金"、"一笑千金"、"一刻千金"、"一诺千金"、"一物千金"等,都是以此为基础引申出来的。
这一称呼的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大臣伍子胥。在他逃离楚国投奔吴国的途中,饥困交加之际,一位浣纱姑娘慷慨赠饭。伍子胥深感人间真情,也在羞愧中承诺日后必以千金回报。后来,伍子胥在吴国做了高官,并在报仇之后,将千金投入姑娘当时跳水的地方以报恩。这个故事不仅让人感叹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也让我们理解了"千金"这一称呼的另一种含义。
唐代大诗人曾写下一首《浣纱女碑铭》来颂扬此事,诗文中写道:子胥东奔,乞食于此,女分壶浆,灭口而死。声动列国,义形壮士,入郢鞭尸,还吴雪耻。投金濑江,报德称美,明明千秋,如月在水。
"千金"这一称呼,既源于我国的古代货币单位,也融入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从千金小姐到伍子胥的故事,都让我们感受到这一称呼背后的美好与庄重。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一称呼都承载着人们对女子的尊重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