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夜宵可以长寿?
近日顶尖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延年益寿的新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简单的方法可能帮助我们实现长寿的秘诀——那就是不吃夜宵。这听起来是否让你心动?
长寿和吃夜宵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建立的呢?这要从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间歇性禁食”说起。不同于普通的节食方式,间歇性禁食的关键在于在规定的时间内自由进食,而其余时间则需要忍饥挨饿。例如,每天只在早上10点到下午6点之间开放进食,剩下的16个小时则需要忍受饥饿的煎熬。
多项研究表明,这种特殊的禁食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减轻体重,更能让实验动物享受更长的寿命。而最近发表的这篇《自然》论文,则揭示了背后的原因。
研究人员指出,间歇性禁食的效果并非与摄入的卡路里总量有关,而是与进食的时间密切相关。生物钟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探究这一现象的实质,科学家们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选择了与人类具有相似生物钟的果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四组。实验结果显示,只有第四组的果蝇展现了显著的长寿迹象——雌性果蝇的寿命延长了18%,雄性果蝇的寿命也增加了13%。这一组的特殊之处在:果蝇在一天中的某段时间可以进食,而其他时间则处于禁食状态。
更有趣的是,在这第四组中,禁食的时间安排也大有讲究。只有那些不吃夜宵、从晚上开始饿肚子直到第二天中午的果蝇,其寿命得到了显著延长。与此相反,若将禁食时间调整到晚上,果蝇的寿命则没有明显变化。
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在于夜晚的禁食有助于启动细胞的自噬反应。自噬反应是一种细胞自我清理机制,专门用于修复细胞损伤,与延缓衰老密切相关。就像细胞内的清洁工,自噬反应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才进行工作。夜晚的进食会与生物钟产生冲突,导致自噬反应无法正常工作,细胞内部垃圾逐渐积累。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Mimi Shirasu-Hiza教授表示:“我们发现间歇性禁食的好处与正常的生物钟节律和自噬反应密不可分,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饮食都无法为动物带来长寿的益处。”研究人员还发现在正确时间的禁食能让果蝇的肌肉和神经元变得更健康,减少衰老的痕迹。
考虑到人类细胞拥有相同的清理机制,这一发现对人类也具有启示意义。或许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饮食习惯来延长寿命。虽然饿肚子并非令人愉悦的体验,但科学家表示,如果能揭示背后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我们或许能开发出相关药物,让人们在睡前服用,轻松实现健康长寿的愿望。而这一发现也为未来的抗衰老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