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大臣们上朝都要拿着一块板子,板子拿来干啥的?

历史文化 2025-04-04 06:20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在历史的长河中,古装剧中的文武官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在上朝时,手中总会抱着一块颇具特色的板子,这就是被称为笏板的物件。又名朝笏、手板、玉板或朝板,它的地位象征与荣耀寓意,让官员们对其钟爱有加。

在遥远的古代,礼仪规定严格,诸侯上朝时必须手持牙笏。笏板不仅是地位的象征,更是官员们的骄傲。从玉质、象牙到竹板、木板,不同官职的官员所使用的笏板各有不同,但都必须与官府保持一致。

宋朝时期,官员的服饰色彩与笏板的使用更是息息相关。三品及以上的官员,身着紫色官袍,手持玉质朝笏,彰显尊贵地位;而四品、五品官员则穿红色官服,使用象牙朝笏。六品和七品官员则手持竹板,八品和九品则使用木板。明朝时期,规定简化,但象牙与木板的使用仍然按照官职等级划分。

笏板在官场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它是记录工作安排的工具,记录皇帝命令、未来计划等。笏板上书写的奏折内容、弹劾他人的建议以及自己的见解等,都为官员们提供了一个记录事务的平台。若皇帝提问时无法对答如流,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在礼仪方面,笏板更是必不可少。官员面向皇帝进谏时,必须双手持笏板,将其挡在脸前。古籍中记载的笏板长约五十厘米,宽五厘米多,足以遮住双眼。

朝笏上的字迹是用毛笔书写的,容易擦去。由于字大且笏板有限,有的大臣会准备几根笏板,让随从保管。到了清朝,由于这项制度与清的文化不符,这一制度被废除。传承千年的传统至此画上句号。

如今,我们已无法再见到古装剧中官员手持笏板上朝的场景,但这一历史传统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笏板作为古代文化的一部分,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古代社会的礼仪与文化。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