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为何要在口中放七粒米 这么做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文化 2025-03-29 15:36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对于许多不了解背后故事的读者来说,口中放七粒米的习俗或许显得神秘莫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这背后的故事,揭开这一传奇的幕布。

众所周知,诸葛亮是历史上著名的谋士和忠诚的臣子。他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汉的繁荣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智谋和忠诚,从“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句诗中可见一斑。令人不解的是,诸葛亮死后却让人在他口中放七粒米,这是为何?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回溯诸葛亮的生平,他早年随叔父诸葛玄来到荆州,叔父去世后,他在襄阳的隆中隐居。后来,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从此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在蜀汉建立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和武乡侯。他治理国家、安抚百姓、公正无私、连官职都制定得井井有条。对外,他联合吴国抵抗魏国,数次北伐以实现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北伐行动最终未能成功,诸葛亮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五十四岁。

诸葛亮去世后,他留下了这样的遗言:“我死后不能发丧,让我坐于一个大龛之中,口中含米七粒,脚下点明灯一盏。军中保持如常的安静,不要举哀。这样我的将星就不会坠落。”这是为何呢?原来这是一种六丁六甲之术。诸葛亮是天上有将星的人,死后他的将星会坠落。为了防止敌人看出他已去世,他使用了这个办法保持将星不坠。

不得不说,诸葛亮真的是一位尽心尽力的大忠臣。他死后还不忘为蜀汉着想,他的智慧和忠诚令人敬佩。他生前一直未能实现北伐成功的愿望,这或许是他一生的遗憾吧。他的事迹将永远被后人铭记,他的忠诚和智慧也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