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之作,讲述了北宋末年,梁山好汉在宋江的带领下反抗朝廷,最终又接受招安的故事。引人深思的是,为何宋江要接受招安呢?
其实,梁山上的英雄好汉们并不都认同招安。比如鲁智深就曾多次抱怨“招安,招安,招的什么鸟安”。那么,宋江为何坚持要接受招安呢?
答案可以从北宋朝廷对士大夫的丰厚待遇中找到。北宋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时代,士大夫地位显赫。在这个朝代,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成为一条铁规。
士大夫的社会地位崇高。他们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和崇敬。他们的收入也极为可观。比如北宋的宰相,月薪高达300贯,还有禄米150担。以今天的收入水平计算,北宋宰相的年收入超过千万。
有一个例子生动地说明了宋朝士大夫的奢华生活。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幼时家境贫寒,但他的母亲用树枝在松软的土地上教他读书。后来,欧阳修考中进士,生活变得极为富裕。仅仅是他家里的歌姬就有几十人,可见宋朝文人士大夫的富有程度。
宋江作为朝廷小吏出身,自然对这样的奢侈生活念念不忘。他深知,接受招安后,他和他领导的好汉们就有可能跻身士大夫的行列,享受朝廷的丰厚待遇。尽管面临诸多反对和困难,宋江仍然坚持接受招安。他希望通过这一途径,为梁山好汉们打开一条新的道路,也为他们带来更多的福祉和机遇。这种追求和对未来的向往促使他做出了接受招安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