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闺秀张充和往事 公开唱艳曲引姐夫尴尬询

历史文化 2025-03-03 13:40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在当下影视学院和戏剧学院火爆招生的景象下,我们不禁回想起民国时期戏班的艰辛历程。“家有三斗粮,不入戏班行”,这句俗语流露出多少辛酸与无奈。豪门子弟投身戏班学艺,父母往往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当时,梨园子弟的社会地位低下,甚至被与相提并论。无论是怎样的社会风气,精彩纷呈的社会生活始终离不开名优名伶的卓越表演。

南岳大庙的一副戏台楹联道出了其中的真谛:“凡事莫认真,看戏不如听戏乐;为人须顾后,下台终有上台时。”人生如戏,舞台即世界,每个人的技艺决定了其表演的魅力。

“捧角者兴剧”,这一观点在清末时期得到了生动的验证。慈禧太后对京戏和地方杂剧的喜爱,使得杨小楼、谭鑫培等名角备受恩宠。在上层的引领下,京、津、沪等大都会的戏园子生意兴隆,热闹非凡。

到了民国时期,戏迷中不仅限于男性,女性戏迷如唐瑛、陆小曼等名嫒亦崭露头角。她们不仅是高水平的昆曲票友,登台表演时更是能惊艳四座。

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这四位大师闺秀,其背景令人瞩目。她们的曾祖父张树声是李鸿章欣赏的淮军上将之一,曾在津门代理过直隶总督。合肥四姊妹中,除了张兆和对昆曲的热爱稍逊一筹外,其余三位都是高水平的票友。张允和、张充和多次登台表演,而大姐张元和更是嫁给了沪上名角顾传玠。

值得一提的是,张允和的婚礼颇具文化气息。新娘穿红色婚纱,新郎则穿大礼服,打黑领结,与传统婚俗大相径庭。更有趣的是,张充和在无意中犯了一个小小的过失,她唱了一段昆曲中的男女云雨之词。事后,周有光甚至询问张允和,四妹是否明白自己唱的是什么。这样的故事为民国时期的文化生活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