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死后是谁给他修的陵墓
今天,奇闻818的小编将带领大家走进崇祯的世界,让我们一起探寻这位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
崇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于衣物上留下遗诏,其中一句“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让人感慨万分。而李自成并未侮辱他的遗体,反而进行了妥善的安葬。
当时明朝国库空虚,想要体面地安葬崇祯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尽管困难重重,李自成在安葬崇祯的问题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先用两块门板将崇祯安置,后来找到了一副柳木棺,将崇祯的遗体安放于其中。接着,他将棺材漆成红色,同样吊死的周皇后的棺材则漆成黑色。
安葬崇祯皇帝的最大难题在于他没有自己的陵墓。一般皇帝登基后便会着手修建陵墓,但崇祯却未曾进行此项工作。《罪惟录》指出,其原因在于他忙于国事,且尚未选好陵墓地址。
面对这一困境,李自成不得不采取应急措施。他和周皇后被仓促地安置进了尚未完工的田贵妃陵墓。当时,这座陵墓也并未完全修好,但李自成已等不及。尽管情况仓促,他们仍被尊为皇帝和皇后,安葬于此。
说起来,李自成在安葬崇祯所花的费用上也是捉襟见肘,不得不依靠募捐。若他能坐稳江山,让经济恢复过来,必定会对崇祯陵墓进行进一步的修建。他在京城仅呆了42天便匆匆离去,自身难保,更无法顾及崇祯陵墓。
满清入关后,多尔衮和顺治对崇祯墓进行了维修,并改名为“思陵”。思陵的修建历经多次,每次都因财政紧张而断断续续。顺治皇帝对此十分重视,曾下令必须尽快完成修建。
那么,为什么无论是李自成还是清朝都如此重视思陵的修建呢?即使财政紧张也要想方设法完成这一工程,他们的动机何在?
究其原因有三:一是为了笼络民心。由于明朝长达三百年的统治,老百姓对明朝有着深厚的感情。无论是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朝还是清朝,他们都明白安抚百姓情绪的重要性。修建崇祯皇帝的陵墓并命名为“思陵”,正是为了迎合老百姓的心理。
二是为了表明新朝是“天命所归”。无论是李自成还是满清,在建立政权后都希望能证明自己乃是顺应天意建立的朝代。善待前朝统治者,意味着前朝也是顺应天意的朝代,而新的朝代则是继承其天命而来。
三是为了树立皇帝的威严。善待前朝皇帝可以彰显当下皇帝的仁德与威严。比如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虽打着“驱逐胡虏”的口号,但在成功后却强调善待元朝皇帝及其亲属,以此树立自己皇帝的威严。李自成和清朝善待崇祯皇帝,多次修陵,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