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前的中国有多冷 明清小冰期是个怎么样
今天,奇闻818带您领略一段引人入胜的历史——明清小冰期。明朝,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其历史脉络和兴衰变迁引人深思。从朱元璋建立西吴政权到清军攻占明郑台湾,明朝持续了长达319年。明朝晚期政治腐败、天灾外患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了国力衰退,最终爆发了农民起义。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身亡,明朝覆灭。清军入关后,陆续击败了南明诸政权直至,明郑彻底覆灭。这一历史巨变背后,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原因——连续天灾导致的粮食短缺。背后的根本原因却是温度剧降引发的大旱。
“冰期”,听起来似乎很遥远,但实则与我们息息相关。冰期即所谓的“冰河时期”,冰川作用从未停止,只是强弱有别。近几百年来,全球气候进入了一个寒冷时期,被称为“明清小冰期”。这一时期大约始于15世纪初(也有说法是始于13-14世纪),结束于20世纪初,期间在18世纪中至19世纪中达到了顶峰。
对于现代人来说,天冷多穿些就能应对,但农作物怎么办?现代科技如大棚、灌溉设施能帮助我们应对严寒,而几百年前的农民却只能“靠天吃饭”。那时的广东等地遇到下雪都会引发极大关注,而在几百年前,那却是灾难性的场景。宋代后期广东出现的冻灾记录稀少,但进入明清时期后这种情况变得司空见惯。太湖、鄱阳湖、洞庭湖结冰是常态,华中、华南无雪的记录更是罕见。直到1893年的特大寒潮过后,广东等地才进入了一个基本无雪的时代。
学术界普遍认为,1892-1893年的冬季是近几百年来最冷的冬季之一,江南及南方各省均出现了极寒天气。这次冰冻灾害对农业、贫困人群以及候鸟造成了极大伤害。当地人为了应对寒冷采取了一些物理方法升温,如培土法和包裹法。然而这些方法只能暂时解决问题并不能根治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许多果树种植开始向南迁移树木生长速度也受到影响。海南岛的红树林生长高峰期过后呈现缓慢趋势。
面对这种极寒气候当时的并没有有效的对策部分原因是经验不足以及传统观念认为这种天气异象为不吉。虽然一些史料记录了当时的情况但大多偏重于记录现象社会危害方面的文字记录较少。朝廷可能了解有灾情但并不清楚灾情的严重程度。明清两代的赈灾措施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无法根本化解矛盾。
尽管天灾无法阻止但人类一直在摸索出路。丰图义仓等举措给了后人很大的启示。然而政治清明时这些措施运行较好一旦朝政混乱就容易出问题。一些学者将明清时期的小冰期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之一就是万历二十八年(1600)至康熙五十九年(1720)期间发生了朝代更替。朝廷对于民间闹事者只是镇压而忽略了一顿饭的问题才是根源所在。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