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魏有机会统一天下吗?为什么没把握住?
汉、魏、吴三国中,曹魏的人口众多,垦荒面积广大,实力亦是最强。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篇文章,讲述汉末三国时期的一段历史,欢迎大家阅读。
无论是为了统一汉室江山,还是为了曹家独霸天下,曹家父子都必须消灭刘备和孙权。当我们细读《后汉书》和《三国志》等史料时,会发现曹家父子曾至少错过了两次像卞庄刺虎那样一统三国的机会。
有人可能会说,曹丕的急躁是因为年轻缺乏经验,那么一代奸雄曹操的急躁又该如何解释呢?是真的老糊涂了,还是太想毕其功于一役呢?事实是否如此?接下来,我们将根据后汉三国的正史来探讨这个问题:刘备孙权开战,正是曹魏一统天下的绝佳时机,那么一代奸雄曹操和曹丕为何选择搅局呢?
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当错失一统三国的大好时机时,一代奸雄曹操并未老去,曹丕也早已成年。
曹丕出生于187年,于217年继任丞相、魏王。在刘备伐吴的夷陵之战中,曹丕已经三十五岁,而孙权只比他大五岁,两人可说是同龄人。
刘备进攻东吴是一场不得已而为之的战争。荆州失守,关羽被杀,若就此忍受,不仅会寒了荆州旧将的心,蜀中的门阀也会认为刘备过于软弱。事实上,撕毁孙刘盟约并首先挑起战端的其实是孙权而非刘备。
夷陵之战本是一场击溃战,刘备虽然战败,但仍有卷土重来的决心和实力。他住在白帝城不走,等待江州都督赵云的后续部队赶来,并重新集结被打散的将士,准备与孙权决战。
刘备在白帝城积极备战,孙权感到非常恐惧。他害怕的不是刘备,而是曹丕在背后亮出刀锋。事实上,曹丕的行动比预定的时间要早。正当刘备和孙权激战之际,曹丕却选择插手战局,“黄武元年”九月就发动攻击。这无疑打破了孙刘之间的战争平衡。
我们查阅三国年表会发现,蜀汉章武二年与东吴黄武元年都是公元222年。这一年里曹丕发动攻击打破了战局平衡导致孙权在向刘备求和的同时也怕极了曹丕趁火打劫刘备面对来自曹丕的压力只能放弃与孙权对抗选择恢复孙刘联盟实际上诸葛亮并没有主持恢复联盟而是在情势下刘备的无奈选择受《三国演义》影响人们有此误解而已。心中憋屈的刘备在与孙权战斗中并没有全力以赴因此他的突然驾崩可能与此有关。因此我们说曹丕有些心急了他只需再多等几个月等到刘备与孙权分出胜负再出手那样他就能轻松地坐收渔翁之利正如那句古语所说:“两虎相斗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有双虎之功。”可见曹魏阵营中并非没有智者侍中刘晔就曾劝曹丕不要急于求成要么趁早出兵要么晚打等待刘备恢复实力再出手千万不要在孙权刚刚获胜时就出兵因为时机不对然而曹丕并没有采纳刘晔的建议结果他派出的军队都被孙刘联盟顶住了。如果他能沉住气等到孙刘再次开战一统三国的机会将会易如反掌但他却错过了这个机会。其实这种猴急的性格可能源自遗传在曹丕之前他的父亲一代奸雄曹操也曾错过了一次坐山观虎斗然后卞庄刺虎的好机会。孙权袭取荆州并擒斩关羽,无疑是一次失误的策略。在已经与刘备瓜分荆州的协议下,背后突然捅盟友一刀子的行为,无疑让人质疑其信誉与可靠性。这样的举动,恐怕会让其他盟友心生警惕,怀疑孙权的合作诚意。往后,谁还敢轻易相信一个出尔反尔、背后捅刀的盟友呢?这样的行为无疑对孙权的声誉和未来的战略发展都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