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谔屡遭朱棣惩罚的原因是什么
在明朝,大臣被廷杖的事也屡见不鲜,有一位大臣屡受皇帝的惩罚,其原因却是因上朝奏事时嗓门太大,而使皇帝心情不悦,这真是历代朝廷中所没有的怪事。这一怪事的制造就是明成祖朱棣,受害者是永乐年间官拜给事中的广东番禺人陈谔。
陈谔德才兼备,最终却没有从庙堂之上离休,而是退于江湖之远。是喜是悲?
悲,在所难免。读明初许多官员的故事,笼罩于人的往往是一种悲凉。但也有喜,在明初皇权的高压之下,像陈谔那般性格的人,能有善终算是奇迹了。
后世对于陈谔,更多的是叹惜。明末人谈迁曾引用别人的话评之曰“陈公之鲠直,九死不移,宜其简在帝心,徒以执政不悦而竟不果召。惜哉!”
陈谔,以乡举入太学,官授刑科给事中。此人有一很突出的特点,就是说话嗓门奇大,做官后仍不知掩饰。其实,嗓门大不仅说明这个人身体好、嗓音好,也说明他是位刚正忠直的人,“嗓门大”顶多算一个小小的缺点或毛病,怎么也算不上“罪行”。可偏偏就是这个“缺点”给他带来了无穷的麻烦和灾难。
据《明史·列传第五十》载陈谔,字克忠,番愚人。永乐中,以乡举入太学,授刑科给事中。遇事刚果,弹劾无所避。每奏事,大声如钟。帝令饿之数日,奏对如故。曰“是天性也。”每见,呼为“大声秀才”。尝言事忤旨,命坎瘗奉天门,露其首。七日不死,赦出还职。已,复忤旨,罚修象房。贫不能雇役,躬自操作。适驾至,问为谁。谔匍匐前,具道所以。帝怜之,命复官。
每次上朝奏事,陈谔都声如洪钟震耳欲聋,朱棣十分不悦。心想,此人是不是吃的太饱的缘故,饿他几天看看,于是下旨,罚他不许吃饭。这种处罚看似啼笑皆非实则异常残酷,但陈谔还是忠实地执行了。几天后,朱棣想检验一下处罚成果,就召陈谔谈话,没想到他一开口仍然如雷震耳。皇帝摇了摇头,叹气道“真是本性难移啊!”这以后朱棣每次见他就不呼其名或称“爱卿”,干脆就叫他“大声秀才”,从此,“大声秀才”的称号便在永乐年间广为流传。
不久,“大声秀才”因所谓“言事忤旨”遭到皇帝惩罚,这次惩罚既奇特又残酷。朱棣命人将他在奉天门外活埋,只露出脑袋在地面,陈谔被饥渴和痛苦折磨了整整七天,差点丧命,由于大臣们求情,皇帝见他声音也小了许多,才起了怜悯之心,便赦免了他。
经过这次磨难,陈谔依然不改初衷。不久,又一次“忤旨”,再一次受到皇帝的惩罚。罚他自费修建一座象房,陈谔本来清廉,哪有费用去雇工匠买建材?他只有一个人自己干,陈谔是书香门第,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怎经受得起这样繁重的体力劳动。没多久就蓬头垢面、面黄肌瘦,整个变了一个样。一次,明成祖朱棣路过象房,竟然认不出他是谁。朱棣问左右“这人是谁?”陈谔匍匐在地回答道“我就是陈谔啊!陛下不是罚我修建象房吗?”皇帝见他这副模样也动了恻隐之心,再一次赦免了他,并官复原职。
给事中虽然品级不高,地位却十分显要,陈谔官拜刑科给事中,工作中屡受重罚,嗓门大可能只是一个表面原因,实质上陈谔的刚正不阿和敢于犯颜直谏才是他受罚的主要原因。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