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穿鞋为何不分左右?但试鞋讲左右
这篇文章来说说古人穿鞋子的风格。从史料上看,古今人们的穿鞋子风俗差别还是很大的。
比如鞋子分左右脚,这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的常识。但如果时光能回到100年前,鞋子分左右脚,还是颇为另类的现象。
分左右的鞋子,古代称为“运脚鞋”,古人是不穿的,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古人穿鞋始终不分左右。
网络配图
左右不分的鞋子是不是很难穿?不是的,古代制鞋的材料多较为柔软,如草鞋、麻鞋,即使用动物皮,也处理得很柔软。而且,古人穿的鞋子做得相对宽松,尺码比较大,不会有穿不上或是磨脚的现象。有意思的是,古鞋不讲尺码,只说鞋号,称“脚第几”。
虽然鞋子不分左右,但古人买鞋还是讲左右的。试鞋时,一般会先伸左脚,只要左脚能穿下,右脚就不用试了。这是因为,人的左脚一般比右脚稍长一些,这与手刚好相反。在古代,还有人还因左脚畸长而出名,如楚国的宰相孙叔熬,《荀子·非相篇》中便记其“长左”。
因为鞋子不分左右,古代制鞋用的鞋楦只有一只,而非现代的两只。其实,鞋子不分左右国外亦然。西方鞋子分左右,距今也不到200年的时间,出现于1818年的美国。中国第一双分左右的皮鞋,诞生于1876年,由上海浦东人沈炳根试制成功,可见穿鞋分左右的历史太短。
网络配图
不分左右的鞋子,又叫“正脚鞋”,也叫“直脚鞋”。古人的鞋子为何不分左右?可能与古代人忌讳穿颜色、款式不一的“鸳鸯鞋”有关。在古人眼里,两只鞋子必须,两只不一样的“鸳鸯鞋”则被视为不洁,贱民才穿,这与现代前卫一族有意穿之,以显时尚,完全不同。
与官匪都有勾结之人,民间俗称为“黑白两道”。这一俗称和概念的来历,便与“鸳鸯鞋”有关。古代鞋履等级区分严格,如在魏晋时期,连所穿鞋子的颜色都有严格规定。
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影响极深的“服制改革”,即规定,鞋履的颜色“士卒百工无过绿、青、白;奴婢侍从无过红、青,犯者问斩”。而对做买卖的生意人,西廷则规定,凡市侩必须一脚穿白鞋,一脚穿黑鞋,这种鞋就是“鸳鸯鞋”。
这种一双鞋分黑白两只的现象,古人称之为“黑白两道”。由于商人多侫,喜官商勾结,关系复杂,进而衍生出了现代含义的“黑白两道”。
(鞋子)
虽然古代女人不喜欢吃鸳鸯鞋,但喜欢在鞋上绣鸳鸯一类飞禽图案做装饰,特别是汉唐以后,妇女常用鸳鸯图案装饰鞋履,并成为潮流。唐诗人令狐楚·《杂曲歌辞·远别离》一诗里即说“玳织鸳鸯履,金装翡翠帘。”
所谓的“鸳鸯履”,非颜色不一的鸳鸯鞋,而是做工精细,在鞋头绣有鸳鸯的精美女鞋。除了绣鸳鸯,还有的在鞋头上绣凤头、雀头、伏鸠等图案,相应称为“凤头履”、“雀头履”、“伏鸠头”等。这些鞋的共同特征是鞋尖翘起,古人称之为“鞋翘”。
网络配图
(翘头鞋)
鞋翘设计并不是中国独有,却是中国古鞋的代表性特征。中国鞋翘最讲究,鞋尖上的秘密多多,男鞋女鞋都是翘头,与“男方女圆”鞋式区别很明显。
鞋翘设计早在时已出现,到出现了革命性的履头絇分歧设计,即所谓“歧头履”。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湖北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墓,都曾出土过双尖翘头的歧头履。
此后,鞋翘的设计就丰富起来了,即便是草麻质地的鞋子,也会设计出高头鞋翘。隋唐时期,女鞋的款式变化主要在鞋头上,或圆,或方,或尖,或分为数辦,或增至数层,但均是高头鞋翘设计。
(这些女人,个个是三寸金莲)
鞋翘的设计是有讲究的。如较为高档的高头云舄,以白布为鞋,青布作高,挽云头鞋面,以青布作条左右分置,每边横过六条,象征十二月。
即便五代以后出现了“三寸金莲”,即裹脚女性所穿的尖头小鞋,也没有放弃鞋翘设计。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