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高俅是个怎样的人?水浒传中为何说他不是好人?
,看过《传》的朋友都认识。书里写到——
东京开封府汴梁宣武军,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好脚气毬。京师人口顺,不叫高二,却都叫他做高毬。后来发迹,便将气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颇能诗书词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
列位看官,读至此处,不知你是否有什么异样的感觉,反正我觉得,哪里有点不对。
到底哪里不对呢?
我细细读了两遍。发现了。
文中说,高俅乃是“浮浪破落户子弟”,却又说他“颇能诗书词赋”。如此矛盾的事,集结在一个人身上,由不得不惊诧啊。
列位,什么是浮浪?什么是破落户?
不如看词典的解释。
浮浪就是——到处游荡,。
破落户就是——衰败没落的人家,也引申为游荡无赖的败落人家子弟。
两个词加到一起,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祖上曾经也阔过,现在纯粹是流氓……
高俅既然是这样的出身,“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显然,其家里根本没钱让他读书;或者,就算是读过一点书,也是天天在学校瞎混。
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颇能诗书词赋”?
这难道是讲,高俅是个天才?不读书也会吟诗填词?或者,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却能写文作赋?
我觉得,这应该是作者施耐庵的潜意识导致的。
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想表露本心,但字里行间,却不经意透露出了真实想法。
施耐庵写《水浒传》时,他必定找了很多资料。而高俅的资料,虽然不多,其实也不少。
人在编《》的时候,借坚决不降金国、惨遭杀害的李若水之口痛骂高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等……”——这显然就是两宋之际,人们对高俅的评价;但施耐庵也一定看到了王明清在《挥麈录》里对高俅的描述——
高俅者,东坡先生小史,笔札颇工。
原来,高俅最初是身边的工作人员,字写得好,文章也不错……苏轼到地方当官时,将他推荐给;曾布说我秘书有点多,不要了……于是又推荐给了王晋卿;当时还是皇子的看上了王晋卿一把梳子,王晋卿说,我还有一把的呢,派人给您送来吧——就这样,高俅结识了正在蹴鞠的……
有人也许会质疑,你怎么能说这又是真的呢?难道王明清就不会是段子手?
那我们就来看一下专家们对《挥麈录》的评价——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采取存录基本文献史料、注重汇聚当时诸多人物及事件的记事方法,主要用来补足南北宋之交时的史料史实不足。
原来,高俅不但球踢得好,文才也是很不错的……
正因如此,尽管施耐庵想把他描述成一个坏人,却又在遣词造句的时候,把自己所了解的高俅的另一个侧面描写出来了……
施耐庵还说,“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高俅“却是不会”;但王明清记载,高俅“数年间建节,寻至使相,恩幸无比。然不忘,其子弟入都,则给养问恤甚勤。”
意思是,高俅虽然位极人臣,但时刻记着当年苏轼对自己的好,记着知遇之恩,对苏家后人,很是照顾。
如此看来,高俅也并非完全不仁不义。
可见,历史上真实的高俅,其实就跟普通人一样,是很矛盾的。虽然坏,你又不能不承认,还是有那么几个闪光点……
咯,真实人物入小说,变成了一种人,是很正常的。毕竟,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