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8大千古奇冤,没想到你竟是这样的武大郎和法海

历史文化 2022-06-20 17:30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千古奇冤01、

  通过《水浒传》和《金瓶梅》两部著名小说,武大郎潘金莲的故事,可谓路人皆知,小说中的武大郎被描述为矮丑挫,潘金莲被描述为毒杀亲夫的淫荡女人。

  事实上的夫妇,却是郎才女貌、子孙满堂的幸福之家。

  历史上,武大郎、潘金莲、西门庆确有其人,但都生活在。武大郎本名武植,清河县武家那村人。他出身贫寒,但聪颖过人,中年考中进士,出任山东阳谷县令。

  潘金莲是知州家的千金小姐,住在距武家那村不远的黄金庄。她喜欢武植,经常接济他,并与他私订终身。两人结婚后和睦恩爱,养育了四个子女。

  1946年,武植墓被人发掘出来,墓碑铭文曰“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武植的24世书常说,从铭文不难看出,武大郎虽然出身贫苦,但从未“卖炊饼为生”。相反,他是造福一方百姓的七品父母官。而本是名门淑媛的县令夫人潘金莲,却被描述成“淫女荡妇”遭到唾骂,实在比窦娥还冤枉。

  另据1996发现的武植的小腿骨测算,武植身高应该超过1.8米,绝非“三寸丁谷树皮”,更不是“”。

  武植潘金莲的故事纯系民间恶人杜撰,后被施耐庵听到,又添油加醋写进了《水浒传》,不仅让武植潘金莲两人名声尽毁,也给武潘两姓带来灾难清河县的武家与潘家至今不通婚。

  ,2009年12月18日,施耐庵的直系后人施胜辰(河北省著名书画家)专程来到清河县武植祠,代表先人向武氏后人表达歉意,为武植和潘金莲造像,并写下道歉诗,该诗至今仍裱糊在武植祠墙壁

  杜撰水浒施耐庵,武潘无端蒙沉冤。

  施家文章施家画,贬褒迄今数百年。

  累世因缘今终报,正容重塑展人间。

  武氏祠堂断公案,欠账施姓还。

  千古奇冤02

  由于戏剧《秦香莲》(又名《铡美案》)的广泛传播,在剧中忘恩负义、抛妻弃子的反面人物陈世美,被所斩,也在后世成为负心人的代名词。

  实际上,陈世美和武植武大郎一样是个重情重义的好官,都是被人冤枉的。而冤枉陈世美者,系其好友仇梦麟。

  陈世美的原型名字叫陈年谷,字熟美,清年间进士,在官场上顺风顺水。仇梦麟因家中失火,家财尽失,便向找好友陈熟美谋个差事。不料,他在陈家住了数月,天天好酒好菜,却始终不见提携。仇梦麟觉得陈不够哥们儿,一怒之下不辞而别。

  当时戏剧很流行,仇梦麟又有才,为了发泄心中郁闷,就编造了一出戏剧,把好友陈熟美描述成负心汉,给戏班演出,名字用得是一字之差的陈世美。

  当仇梦麟回到家才发现自家房屋已被重新修盖。妻子说,是好友陈熟美派人送来钱重修了房舍,还购置了新家具。

  仇梦麟无比懊悔,但他捏造的戏剧已不可避免地流传开来……

  千古奇冤03潘仁美

  由于《杨家将》的广泛传播,害死杨家父子的潘仁美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奸臣之一。在《杨家将》中,他,对于陷入敌营的不但不予接应,致使杨业撞死在碑,他还乱箭射死杨七郎。

  历史上并没有潘仁美,其原型是潘美,实际功劳可是比杨业还要大的,参与过陈桥兵变,拥立称帝,是开国功臣,后抚陕帅袁彦,协平李重进,协征岭南,广北门役,征江南,说降陈,击北汉,战太原,抵辽军,称得上政治家军事家了。《》传中,潘美位于列传第十七的位置,而杨业仅在列传三十一。

  之所以被牵扯到《杨家将》,是986年的一场战争。雍熙三年(986),宋辽岐沟关之战中,潘美任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将,但实际掌权的是监军王侁。

  当时西路军的主要任务是掩护各州人民撤退到内地,杨业提出声东击西的办法,潘美表示认同,但王侁强迫杨业通过出击吸引敌军的办法,换取民众撤退时间。

  杨业没办法,又自知敌众我寡,此战难以取胜,遂要求王、潘在陈家谷口(即演义中两狼山)预设强弩步兵接应。杨业的作战经验丰富,北宋军以步兵为主,对抗契丹骑兵在野战中难有胜算,但用劲弩装备的军阵确实是抵抗骑兵的最佳选择。

  实战中,王侁和另一个监军刘文娱率领的接应人马先是为了争功私离防地,发现战况不妙又狂奔而逃。杨业突破辽军重围,浴血转战到陈家谷口,已经矢尽弓折,却发现接应人马早已逃走,“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兵力战”,以疲兵反身迎战。最终,杨业负数十创被俘,绝食而死。

  按照《宋史》说法,潘美当时与杨业的立场相近,只是没有力争,王侁军离开防地时还曾予以制止,似乎潘在其中责任不大。从战后的处分来看也是如此,潘美仅受降职处分,而两个监军皆被撤职发配。

  但潘美倒霉在他是此战的主将上,后世演义谁管他监军的事。

  另根据某些历史考证,、等人物并非真实存在,而是民间杜撰出来的。

  千古奇冤04法海

  还是民间故事惹的祸。真是应了这句话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在《白蛇传》中,千年修行的蛇妖为了报答前世恩人的救命之恩,飘然下凡,化名白素贞,泛舟西湖,与中国农耕社会最为标准的男人形像的许仙“不期而遇”,借助于借伞还伞的故事,与许仙相爱了。

  就在白娘子与许仙相亲相爱于湖畔之际,这镇江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却横加干涉,按法海的理念,教义中的“六道”是指地狱、畜生、妖怪、阿修罗、人与诸天(神仙),由于白娘子在“六道”中不明不白,非妖非仙,已经主体错位。加之白娘子在前世修行中误吞了法海的金丹与之结下宿怨。法海采取了种种法术,将许仙骗至金山,实施变相绑架,意图截断白娘子通向人间的爱情之路。

  为了许仙,敢作敢为的白娘子来到了法海和尚的金山寺,面对坐镇金山、以逸待劳、处于强势的法海和尚,白娘子不顾自己,法力不济,她要殊死一搏。这就是快意恩仇、爱憎分明的白娘子,她不可能舍弃许仙,舍弃人间温馨的爱。于是,就有了白娘子水漫金山的千古传说……

  但事实却是,法海原为宰相裴休之子,一生潜心于佛学研究,后出家成一代禅宗大师。这位以慈悲为怀的得道高僧一身追求的便是博爱。

  ,白蛇的事也是真有的,不过,那白蛇可不是白素贞那般善良。

  始建于东晋的金山寺,初名泽心寺。时,宰相裴休将其子送入佛门,取号法海。因其严持戒律,行头陀行,故被称为“裴头陀”。裴头陀(法海)入山不久,发现半山有一蛇洞,一条白蟒经常出洞咬人,便与白蟒相斗,终将白蟒赶走。当地百姓感谢他,为他修盖寺庙,裴头陀(法海)在此开山,成为金山寺祖师。冯梦龙撰写《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脚本后,民间艺人加工将法海揉捏一起,遂形成了法海迫害白娘子的冤案。

  历史就是这样无情,白娘子的悲剧慑人心魄,她在塔下的哀怨使人们内心遭受强烈震撼。但历史的演进有时也能奇迹地出现有情有义的一面。一九二四年九月,雷峰塔坍塌,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建筑的倒塌,居然得到人们的欢乎雀跃。可见同情白娘子的人之多超过了对文物的爱护。

  千古奇冤05


  在小说演义中,他可算得上是史上最敬业的奸臣,他就是庞太师

  庞籍和杨家将斗,从杨令公斗到杨文广,斗了整整四代!

  和包青天斗,从少年斗到老年;

  与八贤王五廉王斗了一生;

  与张三丞相李四尚书斗个不停……

  这可是多么强大的人生啊,至少要活500年的节凑啊!

  历史上真实的庞籍,可是个大官,而且是个好官。庞籍(988年—1063年),字醇之,单州成武(今山东菏泽市成武县)人,北宋宰相,累迁至枢密副使、枢密使,太子太保等,封颖国公。

  其当宰相时,殚精竭虑,为人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进谏,整顿糜烂的军队。

  庞籍还是、等人的好友,司马光、等人的恩师。

  他之所以被黑,可能是因其刚正不阿,整顿军纪得罪了人吧?

  千古奇冤06,他怎么可能是害死的主谋?

  秦桧一直以来便被视为臭名昭着的大奸臣、卖国贼。不仅屈膝投降金国,更迫害了一代名将岳飞。杭州岳王庙内的岳飞墓前,跪着秦桧两夫妇的雕像。

  如果说秦桧是主和派,岳飞是主战派,是对的。历朝历代,凡有外敌,都有主和主战之分。但要说,秦桧有本事弄死岳飞,那真是冤枉他了。

  要岳飞死的,只有一人!要知道,宋朝开国起,就忌讳武将拥有私兵的,而岳飞的“”却叫的震天响,在军队中势力渐长的岳飞不仅违抗了十二道金牌的召回圣命,且敢于干预立储之事,已明显有了“武人干政”的嫌疑,迫使宋高宗不得不对其痛下杀手。

  要知道,在中国古代,皇帝是不能错的。所以,在宋高宗一朝,岳飞被杀了就杀了。但后来,继位的发现形势又不对头了,需要树立忠勇的武将典型,要拨乱反正,怎么办?总要有人承担责任吧。于是,主和派的秦桧只能背黑锅了。

  千古奇冤07

  在《三国演义》中,东吴年轻有为的大都督——周瑜硬被描绘成了气度偏狭、忌才妒能的人。自从遇上了,便连番上演”“、”“的戏码,更在留下”既生亮,何生瑜“的遗言后,气绝而亡。

  而正史上,周瑜与诸葛亮并未会面,那时的诸葛亮的地位,远不及周瑜,东吴大都督不可能见到才出茅庐的诸葛亮,也不会在乎这个新角色。所以,二人不可能产生恩怨纠葛。

  罗贯中为了突出诸葛亮,所有和诸葛亮对立的,就只能被矮化了。而且,“羽扇纶巾”的是周瑜,也给罗贯中按在了诸葛亮头上。

  千古奇冤08

  又是小说惹得祸,而且是现代的事,金庸金老爷子还活着。对此,他已致歉,,又能改变什么?

  我们知道,尹志平是金庸小说《》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作为全真教的大弟子却暗恋,并趁小龙女的穴道受所制之时“强奸”了小龙女。

  历史上是真有尹志平的,而且一个字都不差,但却和金庸描写的完全不一样。真实的尹志平一生甘居淡泊,连当时人所共慕之掌教职位,亦持谦让态度。当邱处机居长春宫,四方请谒不绝之时,以”我无功德“,不敢享此供奉为辞,而退隐于僻处;当邱处机逝世,遗命其继任掌教时,则欲绝迹远遁,只因众人敦请,始勉从之;当掌教十一年后,又以年老为辞,请李志常代主教席,而隐居修炼。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