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唐时已成熟 清代仍沿用
1793年10月,到访中国的英国使者马戛尔尼注意到,手拿各种信件的差役成天在宫殿里进进出出,作为统治者的朝廷与地方政府之间信件往来十分频繁,从广州到北京,路途超出2700公里,往来函件只需十天。在一个既没有机械动力车,更没有电报、无线电与电传的国度,仅靠骑马,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为此,马戛尔尼特地考察了在这块神秘土地上存在了千余年的邮政与驿站制度。
与西方相比较,中国的邮或驿制度具有三个特点。是出现早。马戛尔尼在书中写道,中国唐代就建立起十分完善的邮驿网络。据考证,高峰时全国有馆驿1643个,从事驿站工作的人员有2万多人。10个多世纪后的17世纪初,英、法等国才整合国内各种传递信件组织,创立国家主导的近代邮政。其实,早在春秋时期,中国人就把边境内外传递文书的机构叫做“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置“十里一亭”,作为乡以下维持治安的行政架构。中国传驿的出现,比马戛尔尼所说的唐代还要古远。
是速度快。马戛尔尼在书中特别提到杨贵妃吃荔枝传说。唐玄宗宠爱杨贵妃,杨贵妃爱吃新鲜荔枝,而荔枝长在广东,离长安城近1500公里。,新鲜荔枝保质期不过三天。也就是说,驿马必然每天跑500公里,才能满足贵妃吃上新鲜荔枝的需求。马戛尔尼感叹说,即使是17世纪英法建立起近代邮政,每天传递信件速度也超不过二百公里,刚到唐代中国驿站传递速度的三分之一!
是有一套成熟的制度。如何做到既快又安全送达函件,中国有一整套成熟的制度保障。比如,驿站使用一种叫“勘合”和“火牌”的凭证,官府使用时凭“勘合”,兵部使用时凭“火牌”,这就是现代邮政“邮戳”的前身。紧急公文会打上类似“马上飞递”的标志,根据需要标明必须日行三百里、四百里甚至五百里、六百里,按要求时限送到,相当于今天的“特快专递”。为保证邮路通畅,驿站设置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而是根据交通状况定。马戛尔尼认为,这样一整套制度,只有统一、强大的现代政府才能建立和维持,但中国人竟然如此之早就做到了,这在世界史上是“无与伦比”的。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