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当年缘何要休妻?
在古代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男人“休妻”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当时的礼法规定了“七出其妻”,即男人有七种理由可以随意“休妻”。在《大戴礼·本命》中,详细列出了这七种理由,使得“出妻”变得名正言顺。
其中,妇人“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口多言”、“窃盗”等都被列为可被休妻的理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也无法抵御“出妻”的诱惑。
史书记载,孔子是一个相貌堂堂的山东大汉,他与妻子的故事令人好奇。这位孔夫人,究竟是怎样的一位女子?她有着怎样的风范?遗憾的是,历史上对她的记载寥寥无几。
这位孔夫人就是亓官氏,与孔子一样,是宋人的后裔。公元前533年,19岁的孔子娶亓官氏为妻,他们育有一子一女。根据一些古书的记载,孔子却在妻子为他生儿育女后选择了“出妻”。
关于孔子为何离婚,历史上众说纷纭。一些资料记载,孔子对妻子的感情并不深厚,甚至可能存在矛盾。例如,《礼记·檀弓》中记载,孔鲤在母亲去世一周年时因思念母亲而哭泣,被孔子斥为过分。更令人惊讶的是,《礼记·檀弓》还提到“孔门三世出妻”,包括孔子、孔鲤以及孔子的孙子孔伋都离婚了。
关于孔子是否真正“出妻”,以及原因如何,我们因为资料有限很难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孔子与亓官氏的夫妻感情确实不好,甚至存在嫌恶。亓官氏的喜怒哀乐长期沉寂在历史中,直到宋朝才被追封为“郓国夫人”,后来又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
孔子死后,亓官氏与他一起被祭祀。她的命运却是历史上无数女子的命运缩影。她们默默为家庭、为子女奉献了一生,却群体性地隐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她们的人生就像自然界的花草,开了、落了,无声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