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为什么求司马师不要杀夏侯玄?
夏侯玄的人生轨迹与心境:从容赴死背后的故事
夏侯玄,一个名字,一段传奇。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走上了刑场,或许他不曾后悔,因为这一天迟早会来。在东市斩首的那一刻,他的面不改色,临危不惧,享年四十六岁。
夏侯玄的担忧,早在他的生命轨迹中就已显现。据《魏略》记载,他从长安归来,不结交外臣,不私养华妍,似乎早已预见到了自己的命运。早些年,夏侯霸投奔蜀国时曾劝他一同前往,但他坚决地表示自己怎能为了苟活而投降敌人。他的言辞之间,流露出已经做好必死的准备。
去世之后,许允告诉他“不用担心了”,意思是司马懿在没解决自己,以后就会平安。但夏侯玄感叹,司马懿能够以善待自己,但也容不下自己。他的心境,早已超越了生死的界限,看淡了荣辱得失。
夏侯玄不仅拥有优秀的文学能力,他的才华还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他根据和的作品重新作论,发表《无肉刑论》,文章意义深远,流传至今且非常著名。
在夏侯玄临刑之前,司马昭流着泪请赦免他。但司马师坚决要处决这个大舅哥。据《魏氏春秋》记载,当年赵俨的葬礼上,夏侯玄稍晚到来,所有宾客都起身迎接,这件事情让司马师对他心生厌恶。但裴松之对此事提出疑问,认为夏侯玄应该有机会参加赵俨的葬礼。《少帝纪》记载赵俨在正始六年薨逝,各类本纪和传记都没有记载夏侯玄因公入朝的记录,使得此事可能不实。这些纷争背后,是历史的迷雾与遗憾。
夏侯玄被夷灭三族,但他本身并无罪。在正元年间,大封功臣时,夏侯尚的一个不远不近的侄孙夏侯本被封为昌陵亭侯,被奉为夏侯尚的后人。对于夏侯家来说,除了那一支儿,其余的部分无疑是一种悲哀。夏侯玄的离世,不仅是他的家庭的悲剧,也是历史的遗憾。他的命运与心境,成为了一段永恒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