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个不起眼的官职,但却肥得流油
在古代中国,马粪不仅是一种自然的肥料,更是军营中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少府监裴匪舒在永隆二年(公元681年)便奏请朝廷,提议将皇宫马苑的堆积如山的马粪卖给百姓,以赚取每年二十万缗的收入。这一提议虽然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但足以窥见马粪在古代军中的经济价值。
在古代,军队饲养大量战马,这些战马不仅消耗大量草料,也产生大量的马粪。士兵们自然不会让百姓轻易拾走这些资源,而是会收集起来出售。军中甚至设立了专门处理马粪的机构,将马粪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进行管理。而卖马粪的收入,除了作为军费外,也会成为官员们的一种收入来源。群牧司的官员们因为卖马粪而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甚至被其他部门官员戏称为“吃马粪”。
太尉夏守恩任职殿前司最高长官时,更是将卖马粪作为一种孝敬上司的方式。他不仅自己享用这份收入,更是将部分收入分给上司的妻子。这种做法引起了朝廷的注意,夏守恩因接受下属的马粪贿赂而被弹劾贬职。这反映了古代军营中的腐败现象以及马粪作为一种资源的经济价值所带来的利益冲突。并非所有人都对此心生贪念,如王相德接任夏守恩时便坚决拒绝接受属下的马粪贿赂,展现出了做人的高尚差距。这不仅展现了人性的贪婪与清廉之间的对比,也揭示了古代军事制度下资源的分配与利益冲突问题。
夏守恩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记载,更是对人性贪婪与清廉的生动展现。他从一个六岁因父亲战死而被朝廷照顾的孩子成长为朝廷重臣的经历引人深思。他的贪纵不法、贪污受贿的行为最终导致了他的悲惨结局。这个故事警示后人,无论在何种位置都应保持清廉之心,坚守道德底线。而马粪在古代军事制度下的经济价值及其带来的利益冲突则为我们揭示了古代军事制度下的资源分配问题以及人性的复杂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