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的由来汉朝张骞从西域引进
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吃月饼的习俗源远流长。月饼,又称胡饼、宫饼等,是中国传统美食之一。关于月饼的起源,有一个流传广泛的传说。
据传,唐太宗李世民为平定北方突厥的侵犯,令大将李靖出征,结果李靖屡建奇功。在八月十五胜利归来的那一天,为了庆祝军队的凯旋,京都长安城内外热闹非凡,军民狂欢通宵。当时有个到长安通商的吐蕃人,献上了圆饼以示祝贺。太宗李世民接过精美的饼盒,取出彩色圆饼,指着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流传下来。
追溯月饼的历史,还要更早。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被视为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了芝麻、胡桃,为月饼制作增添了辅料,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为“胡饼”。
到了唐朝,胡饼更名为月饼。据传,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时吃胡饼,唐太宗觉得“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随即说出“月饼”,于是“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月饼这一名称在古籍中多有记载。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曾作诗描述月饼:“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而清代祁启萼的《月饼》一诗,更是点出了月饼命名的意义。
在清代,还出现了古代最大的月饼——月饼山。清代乾清宫的“月饼山”高达数十层,最大的饼直径数十尺重二十余斤,而山顶的小饼仅二寸大、三两重。皇帝拜月饼祈丰年后,会将精美的小饼赐给宠妃,将大饼切开分给众人。
这一传统美食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还蕴含着人们对团圆、美好生活的向往。每当中秋佳节来临之际,不妨品尝一块美味的月饼,感受这一古老习俗的魅力。也可以与家人、亲友共同分享这一美食,共同度过一个温馨、难忘的中秋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