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是怎么来的 在中国古代握手竟是不吉利动作

考古学 2025-03-30 01:32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握手这件在现代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动作,在中国古代却有着别样的韵味。众所周知,古代中国人常用的见面礼节是作揖,而并非我们所熟知的握手。握手这一动作在古代并非完全不见踪迹,只是其含义与今天大相径庭。

握手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丧葬礼仪中就已出现。它并非用来示意友好,而是指一种系在死者手臂上的黑色带子,用以表达生者对逝者的缅怀和敬意。这一传统在后世得以流传和发展,在《新唐书·礼乐志》和《大明会典·丧礼》等古籍中都有详尽的记载。

古代的握手并非仅在丧葬礼仪中使用。例如,“握手言欢”这一成语就描述了古代人们的一种真实交往情景。据《》记载,刘秀与李通初次相见,通过握手表达彼此的喜悦和友好。这里的握手,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握手的含义。

如果仅仅将古代的握手理解为丧葬中的礼仪,那便是对其含义的误解。古代的握手,除了表达哀思,也在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与生有关,更与礼仪文化紧密相连。古代的握手,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是生者对逝者的缅怀,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表达友好和尊重的方式。

晚清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现代的握手礼仪逐渐进入中国。与传统见面礼仪不同,现代的握手更加简洁、直接,更加侧重于表达友好和尊重。即使在现代,我们仍然可以从古代的握手中看到其影子。

中国古代的握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既是一种礼仪,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更是一种哲学。古代的握手,将生与死、礼与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展示了古代人们对人际交往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耐人寻味,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线索。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