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1735年,一场逝世、继位的风波刚刚平息。当时,年轻的乾隆皇帝才24岁,正面临新的统治挑战。雍正皇帝的临终嘱托让他对两位老臣——大学士张廷玉和鄂尔泰——感到棘手。这两位大臣,一位是纯全器量的张廷玉,一位是志秉忠贞的鄂尔泰,雍正帝保证他们将来配享太庙。对于刚刚登基的乾隆来说,这两位前辈能否被他驾驭,成为他的得力助手,让他心里颇为忐忑。
历史的经验告诉他,前朝老臣往往难以驾驭。他的祖父和父亲在登基后都对前朝老臣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面对这两位由雍正帝亲自安排的大臣,年轻的乾隆皇帝却感到束手无策。
中国人窝里斗的劣根性在这里再次显现。这两位老臣在雍正朝就存在矛盾,到了乾隆朝更是针锋相对。他们各自划分势力范围,形成两个集团。鄂尔泰以其满族背景,成为满臣的中坚力量,形成所谓的鄂党。而张廷玉则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家族势力,形成张党。他们的追随者包括封疆大吏、地方督抚、带兵将帅等要员。
乾隆皇帝一直在等待这两位老臣犯错,以便收拾他们。他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如案件处理、官员攻击等,终于将他们修理得体无完肤。这些手段充分展示了乾隆皇帝的智谋和权力,使他最终能够掌控整个局面。
多年以后,乾隆皇帝在笑谈这两位老臣的不识时务、不知进退时,以调侃的口吻说他们“故智未忘”,也就是玩不出新花样的老把戏。这种如同耍猴戏般的掌控,也让人窥见乾隆皇帝绝非善类。他在整个过程中的主宰语气和从容口吻,显示了他对局势的完全掌控。这场斗争也让人深刻体会到政治斗争的残酷和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