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称帝15年,为何死前不把位置传给武家人呢?

考古学 2025-03-25 13:13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武则天晚年未能如愿让武家子嗣继承皇位,其背后原因深究起来,不外乎两点。

武家子弟自身的问题。

武则天称帝后,对于接班人的选择可谓煞费苦心。她倾力培养了多位侄子,希望其中能有一人担此重任。事与愿违,武家子弟并未能如武则天所期望的那样展现出应有的才干与德行。以武承嗣为例,他虽然具备一定的才能,但行事过于武断,言行举止间缺乏应有的谨慎与隐晦。他公然与准太子争权夺势,企图一举击溃对方,却因此陷入自我挫败的境地。他的行为不仅未能达到打倒武则天的目的,反而使自己声名狼藉,早早退出了接班人的角逐。其他武家子弟亦是如此,他们虽有心计,但缺乏厚重沉稳的君主之风,难以赢得大众的认同和支持。对于这一切,武则天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社会舆论对武家子嗣并不支持。

大唐江山是李渊父子一手缔造的,特别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勤政为民、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精神,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认同和支持。虽然武则天称帝已经十余年,但百姓心中依然认同李唐江山。若武则天选择将皇位传给武家子弟,势必会引发天下百姓的集体反对和。武则天执政期间虽然培养和提拔了大量贤才,朝中大臣多为正义和正直之辈。他们极力反对武则天传位于侄子,而是更倾向于让武则天的儿子继承皇位。这种声音不断提醒武则天,自己的儿子与侄子之间,谁才是更为亲近的血脉。

正是在这两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武则天最终选择了放弃让武家子嗣继承皇位的想法,而是将皇位归还给了李唐子孙。这样的选择,既是对武家子弟不争气的无奈回应,也是对社会舆论的顺应和妥协。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