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觞:起源于战国时期,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
羽觞(觞音如“商”,指酒杯),又称羽杯、耳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古人饮宴,必伴以音乐鼓瑟,方能宾主尽兴。
《礼记·投壶》“请行觞”,是举觞相劝酒的含义。颜延之《陶征士诛》“念昔宴私,举觞相诲。”向人敬酒或自己饮酒也称之为觞,《春秋·达郁》“觞桓公”,《宿胥口始闻雁》诗“把酒不能觞”。都是劝酒、敬酒的意思。
古人礼仪,以双手执耳杯饮酒,不似今人单手执杯。器具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有时也有饼形足或高足。因其形状像爵,两侧有耳,就像鸟的双翼,故名“羽觞”。
羽觞出现于战国时期,这种器形被发现在战国的青铜器上,当时出现了一个字的铭文,该铭文是金字旁加个“和”,发音就是“舟”,寓意是小船的意思。从外形上看,的确如同一只船,印证了该铭文和此种器皿是对应的。
战汉时期漆羽觞
通常所见的羽觞,并没有头和尾,羽翼呈双耳的形状,所以人们又称羽觞为耳杯。到了以后便被定名为羽觞杯,双耳杯,一直延续到魏晋,到的时候绝迹,至明清又有出现,不过这时形制已有改变,用途也已不作为实用器,只作为礼器或摆件。
自羽觞问世以来,觞既是羽觞的省称,又成了所有酒杯的通称。故古人把行酒叫“行觞”,称酒政为“觞政”。
《七》诗云“盛以翠樽,酌以雕觞,浮蚁鼎沸,酷烈馨香。”《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诗曰“愁为万里别,复此一衔觞。”这里的觞可能指羽觞,因为当时确在流行羽觞。
战汉人物柄漆羽觞
欧阳修《浣溪沙·灯烬垂花月似霜》词云“双手舞余拖翠袖,一声歌已釂金觞。”这里的金觞恐怕就不是指羽觞,而是泛指酒杯,因为已无羽觞。
在中国各地的发现中多有羽觞出土,材质有漆、铜、金、银、玉、陶等。漆、铜、金羽觞多是实用的器物,而陶羽觞是一种随葬用的冥器。漆羽觞出土数量很多,湖南长沙杨家湾六号墓曾一次就出土20件。
古代羽觞赏析
魏晋时期金扣蚌壳羽觞
铜扣蚌壳羽觞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