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是什么意思

考古学 2025-03-06 13:23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孟子曾言:“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其意在告诫世人,不实之言会埋没贤才,进而带来恶果。深究其意,我们可联系其上下文,展开全面探讨。

一、孟子的“博”与“约”:先广博学习,再简洁阐述

《孟子·离娄下》中载:“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意为只有广博地学习,才能言辞简练而直击要害。换言之,“博”与“约”乃孟子心中的两种境界。欲准确阐述问题核心,必先全面广博地学习。此过程由繁入简,乃贤才必经之路。

二、以善养人,才能真正收服人心

孟子又言:“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用善行让人折服只是表面,真正让人心服的是通过教育、感化的手段。即便身为贤才,亦需通过善行影响他人,让对方获得善的教育,从而与其同归于善。朱熹评价说:“服人者欲以取胜于人;养人者,欲其同归于善。”可见真正获得人心之道,非强制使人折服,而是以善养人。

三、不符合实际的言谈会阻碍贤者

孟子曾警告:“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意为不切实际的言论会导致恶果,这些后果多由阻碍贤才的人承担。真正的贤才言行务实,避免不切实际之语,因其易脱离现实造成不良后果。故君主任用贤良时,应重视身边人是否务实,避免不实之言阻碍贤才发展。

孟子重视贤才,其思想逻辑清晰:先广博学习成为贤者,再获得民心投入国家建设,最后需注意避免不实之言阻碍贤才发展。此过程中,“博”与“约”、善养人心、务实言行均为关键要素。贤者需先博学后简达,以善行感化人心,言行务实以避免不良后果。作为领导者,更应重视身边人的务实性,以保障贤才不被不实之言所阻。

上一篇:朱由校为何被称之为木匠皇帝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