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玄武区下马坊公园内的“神烈山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南京明孝陵的一部分,昨日遭受了涂污,其中的“山”字被完全描红。这一事件立即引起了市民和网友的关注和热议。
这座神烈山碑高达四米,碑额篆刻着“圣旨”二字,碑面阴文双钩浅刻着“神烈山”三字。其历史背景可追溯到明嘉靖十年,即公元1531年,明世宗朱厚熜将紫金山更名为“神烈山”,并立此碑。此碑位于下马坊公园内,面向南侧,紧邻中庙门大街。
昨日下午,有市民发现碑上的“山”字被人涂红,并向中山陵寝治理局反映情况。公园的放哨人员也发现了这一情形并报警。中山陵寝治理局文物处的负责人介绍,他们几乎与市民同时发现了这一事件,并已按警方的建议将受到污损的神烈山碑围挡起来,以便对污迹进行清理。
警方已经锁定了涂污者,并上门进行查询。虽然更多详情还未透露,但这一事件已经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大多数网友和专家都一致认为,无论涂污者的意图是什么,这种行为都是对文物的破坏,是违法的。
文物珍爱法虽然缺乏针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具体条目,但明确规定了损坏省级以上文物的法律责任。下马坊公园虽然不是南京最热门的景点,但作为明孝陵的一部分,其内的文物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珍爱范围。
“神烈山”这个名字的背后有着明朝的一段大汗青。明嘉靖帝(明世宗朱厚熜)在1531年将其更名为“神烈山”,源于嘉靖帝对四陵山名的修订。这一更名背后的历史纷争与明朝的“大礼议”之争密切相关。
这一事件不仅引起了公众对文物珍爱的关注,也提醒我们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需要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力度,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以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