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温顺的小绵羊到阴毒的大蛇,万历皇帝到底经历了什么?
当万历皇帝年仅十岁登基之时,高拱曾忧心忡忡地表示,“十岁的太子,怎能治理天下呢?”年幼的皇帝虽然知道自己的地位,然而面对复杂的权力结构,他深感力不从心。
母亲是尊贵的皇太后,后宫之主,更是皇帝心中的主宰。冯保作为内廷掌印寺人,代表着内廷的权力,同时也是母亲忠诚的耳目。而张居正,更是重量级人物,作为先帝托孤的重臣,他几乎是朝堂的决策者,深得母亲的信赖。对此,万历皇帝内心深处最畏惧的便是张居正。
在张居正辅佐的十年中,他看似只是万历皇帝的师傅、先生和臣子,实际上他是背后的决策者,甚至可以说是大明帝国的真正主宰。万历皇帝必须时刻争取张居正的好感,处处敬服他,事事感激他。他的内心却充满了压抑和不甘。
这段平稳时期大约是从万历元年延续到万历五年。在这段时期,张居正的话语和决策,万历皇帝从未敢于抵制,只能顺从地接受。
张居正的儒家情怀深厚,他渴望将万历皇帝培养成一位英明的圣君。为此,他在教授上变得极为严格。除了传统的经筵和日授课程,他还特意为万历皇帝编纂了《历代帝鉴图说》。这本书以图画的形式展示了历代帝王的仁义思想,使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当万历皇帝翻阅这本书时,曾被其内容所吸引,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张居正提醒他,不仅仅要看其有趣之处,更要理解其深层含义。
有时,在读书过程中,万历皇帝会出现读错的情况。张居正会严厉地纠正他。例如,有一次万历皇帝将“色勃如也”误读为“色悖如也”,张居正立即严厉地纠正。虽然万历皇帝被他的喊声吓得浑身哆嗦,但张居正专注于教学,并未注意到他的情绪。
到了1577年,万历皇帝已经15岁。那年中旬,他突然下了一道口谕要求重修慈庆、慈宁两宫。张居正接到口谕后感到十分疑惑和担忧。他认为这两宫刚刚建成三年,依然壮丽壮观,无需重修。考虑到国家的财务收入刚刚进入良性循环,国防和民生需要巨大的经费维持,他绝对不容许将国家的银两浪费在宫廷装修上。于是,他立即上疏给皇帝提出了反对意见。
万历皇帝看到张居正的奏疏后,开始是不说话,后来越来越感受到张居正的威严,最后不得不找个台阶下,表示只是想表达一下对两位皇太后的孝心。张居正获得皇帝的让步后,立即表示感谢并走出大殿。留下万历皇帝独自在大殿中感到混乱和郁闷。这个时间段大约是在万历六年到万历九年。
随着神宗皇帝的年龄增长和对权力的渴望增加,他开始对张居正的决策产生质疑并表达自己的看法。但受制于皇太后的干涉和张居正的大权,他常常只能屈从。其中最让他感到自尊心受挫的是长定保之捷的案子。在这个案子中,张居正不在京时,万历皇帝终于能够做主犒赏边关功臣。然而这也让他意识到自己在处理国家大事上的无力感:“以前这些事都是张师长在处理,我即使想犒赏也不知道该按何种等级来。”这种无力感让他深感痛苦和无奈。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