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中出现的这首诗,是弹幕君打错了字吗
《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圆满落幕,连续五年的火热播出,再次印证了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在现代社会中依然稳固,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的情感共鸣。该节目信息丰富,为全家老少提供了一个共同学习、欣赏诗词的优质平台。《诗词大会》同样饱受争议,不仅题目引发热烈讨论,就连字幕的细微之处也未能逃过观众的敏锐目光。
在第五季的一期节目中,一首诗的字幕被观众截屏并引起热议。当选手在回答关于选择“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与“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擦拭”的问题时,尽管选手选择了前者并正确作答,但在康震先生解析诗歌时,弹幕区出现了整首诗的全文,其中后两句为“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屈事?”这让观众感到意外。
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我们所熟知的版本应该是“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屈事?”而且目前各大诗词网站以及百度百科词条都是这样呈现的。那么,字幕是否出错了呢?
这首诗的出处是贾岛的《剑客》,也是笔者极为喜爱的一首诗:“十年磨一剑,霜刃不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屈事?”诗意明朗,描述了作者十年磨一剑的过程,剑未曾见血,今天展示给你,询问你是否需要帮助。
这首诗有着不同寻常的特点。与其他描写剑客、侠士的诗不同,它并未详细描述剑客的外貌、身手或功夫,如李白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痕”,而仅通过剑客手中的剑和一次动作、一句话,就让人难以忘怀。元待人吴敬夫对其评价为:遍读刺客传记,不如这二十字惊心动魄。
尽管大多数雄壮诗篇描绘的是宏大的场景,如沙场、草原或江河,但这首诗的场景却集中在酒桌之前。尽管场景有限,却同样令人心潮澎湃,仿佛以室内情景剧的成本呈现了好莱坞大片的效果。
关于这首诗的后两句究竟如何,是否存在错误,《诗词大会》的弹幕是否写错?其实这首诗存在两个并行的版本,在唐朝时就有异文的出现。普遍认为最初的版本是“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屈事”,后来经过修改,大多数版本变成了“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屈事?”这一区别甚至不排除是贾岛本人所作修改。
贾岛的《长江集》收录了这首诗,虽然唐代的版本已经散佚,但宋代的版本仍然保留了下来,其中就是“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屈事?”《全唐诗》也采用了这个版本,因此被普遍认为较为权威。
“似”字用作动词赐予、送给的意思并不新鲜。“为”字比“有”字更能表达诗中的意境。明末清初的诗人冯班专门在《才召集》中探讨过这个问题,他认为“‘谁为不屈’,便须杀却,是侠概;‘谁有不屈’,与人报仇,是卖身奴。”纪晓岚在阅读冯班的论述后也感叹:“为”字意深,“有”字意浅,“为”字展现了英雄的壮志情怀,“有”字则表现了游侠的谦虚态度。
这两个版本都是正确的。虽然观众更熟悉的可能是“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屈事”,但弹幕区呈现的“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屈事?”也得到了专家的一定和认可。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