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将迎124年来最早秋分是如何回事-为何今年秋分最早-

考古学 2024-12-20 20:06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秋分将至,标志着北半球即将迎来昼短夜长,气温逐渐降低,秋冬之交已然来临。今年,我们面临的这一特殊时刻,不仅是秋分的到来,更是一个历史性的交汇点——今年的秋分是自公元1896年以来最早的一次秋分。天文专家解释,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称为一个回归年或太阳年,太阳在星空背景下的运行路线称为黄道。秋分作为秋季的第四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今年进入秋分的准确时间是在9月22日21时31分,成为近124年来最早的一次秋分。这一特殊现象的出现源于历法的计算以及闰年的影响。加之庚子鼠年也是闰年,多种因素叠加导致今年的秋分来得格外早。但专家强调,这只是正常的历法现象,不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那么在这样的时节里,我们应该如何养生呢?饮食调整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宜多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等。在水果方面,山楂、萝卜等酸涩果蔬有助于降低肺气功能。百合、大枣、红薯和枸杞也是适合秋分时节食用的养生佳品。百合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具有止血、活血等功效;大枣既是甜美食品又是治病良药;红薯富含淀粉等营养成分,对防治老年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枸杞则具有解热、治疗糖尿病等功效。让我们一起迎接这个特殊的秋分时刻,注重养生,保持健康吧!秋分时节,南瓜飘香,养生正当其时

随着秋分的到来,南瓜作为黄色蔬菜的代表,其丰富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前体,成为我们养生的得力助手。秋天气候干燥,增加食用南瓜等富含维A、维E的食品,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秋燥症状。南瓜中的β胡萝卜素,在人体吸收后转化为维生素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视蛋白,对眼睛健康也有重要作用。

秋分前后,养生重在保持阴阳平衡。秋季天气干燥,主要外邪为燥邪。要想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气的侵袭。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多见温燥;秋分之后,秋风阵阵,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出现凉燥。秋燥温与凉的变化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密切相关。要防止凉燥,就得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锻炼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等。

在饮食调养上,祖传中医以阴阳平衡为出发点,把饮食分为宜与忌。秋分后,饮食宜阴平阳秘,忌辛辣油腻。对于阴气不足、阳气有余的老年人,应尽量少食太热进补之品。而对于发育中的儿童,也不宜过分进补。

那么,秋分时节该怎样养生呢?饮食方面要围绕“润燥”进行,要清补,避免大鱼大肉式的大补。要“减辛增酸”,少吃辛辣食物,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多喝水避免上火,每天至少喝2000ml的水。要注意避免受凉导致腹泻,少吃一些温度过低的冰冻食品、冷饮及一些性味偏凉的瓜类食材。这个季节容易感到秋乏,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抑郁。提倡适当运动,但避免做出很多汗的运动,像爬山、散步等运动是比较不错的选择。

做好秋季养生工作,储备足够的营养,以迎接最冷酷的冬季。具体来讲,要注意加外套应对10℃温差。这几天昼夜温差大,容易让人感冒。要做好恰当的保温工作。最好的装备是两件套上衣,中午热时可脱掉外衣,早晚冷时再穿上。同时要注意脚部保暖,避免肠胃不适或感冒。除了白天保暖外,晚上用热水泡脚也是不错的选择。要根据自身情况做好秋季养生工作,保持身体健康。随着秋分的到来,我们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季节,一个需要特别关注养生的时刻。在秋季,天气逐渐变得干燥,人体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照顾。

秋季的干燥天气容易损伤人的津液,因此补水变得尤为重要。这个补水应该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喝足够的水,还包括皮肤的保湿,让身体从头到脚都保持润泽舒适。

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它属于凉燥。在饮食方面,我们应选择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中,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等都是调养佐餐的绝佳选择。特别推荐白萝卜和胡萝卜,它们不仅具有降肺气功效,还能帮助我们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

除了注意饮食和补水,秋分养生还应注意情志的平和。在秋分时节,人们容易感到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使志安宁,以缓秋刑。”这就是说,我们应该让情绪保持稳定,避免过度波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动起来是一个好方法。多出去走走,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让人神清气爽。登高远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有助于驱散不良情绪。

对于平时较少运动的人群和老年人来说,刚开始运动时,可以尝试多做伸展运动。伸展运动具有“运化作用”,能收敛心神,活络全身气血。当气血循环畅通时,人会感觉周身通泰。

秋分养生要关注身体的每一个细节,从饮食、补水到运动、情绪调节都要兼顾。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赶走秋季的干燥和忧郁,迎接一个健康、快乐的秋天吧!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