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内蒙故宫(内蒙古有座小故宫,距今

热点新闻 2025-01-23 12:12www.kangaizheng.com奇闻异事

说到内蒙古,人们往往首先联想到广袤的大草原,但实际上,这片土地的历史底蕴深厚,古迹众多。在赤峰市的喀喇沁旗,坐落着一座历史悠久的亲王府,它是内蒙古地区现存最早、封爵等级最高、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蒙古王公府邸。

这座亲王府,被誉为内蒙古的“小故宫”,已存在343年,比美国的历史还要悠久。它始建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由第三世喀喇沁王所建。初建时为郡王府,后在乾隆年间扩建成亲王府,鼎盛时期占地300多亩,房屋近500间。尽管如今规模已缩减至约80亩,但中轴线上的五进院落得以保存原貌,依然能够感受到其恢弘大气。

走进王府,一股与门外迥然不同的气息扑面而来。庭院深深,悠然寂静,许多参天古树令人肃然起敬。现存五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为府门、二门、回事处、议事厅和承庆楼。每座正堂两侧各有配房,五进院落均有东西厢房。

朴素的府门是亲王府第一进建筑,面阔三间,灰瓦灰墙,硬山过厅式。大门上横七纵九六十三颗门钉,按大清规制属亲王品级。平时府门紧闭,遇有贵客莅临才会打开。一入王府大门,仿佛穿越了时空,庭院内的古树参天,令人肃然起敬。

过了府门就是二门,都属于仪门性质。二门过后是轿厅,为王府存放轿具、车辇之所。再往深处,是亲王府的精华所在——三进院。这里有一座身着清代王爷官服的中年人铜像,神态自然,面容和蔼。他就是喀喇沁第十四世亲王贡桑诺尔布,一位被大清和民国两度封为亲王的人物。

贡桑诺尔布26岁承袭王位时,清王朝已风雨飘摇,但他却在这乱世之中进行了一系列惊天动地的改革和创新。他办新学、办军校、派留学生、种桑养蚕等,开创了内蒙古史无前例的“十个第一”。他的创举引起了巨大反响,让清对他刮目相看。历史上的多次联姻使喀喇沁王族与清廷及皇家关系非常密切。末代亲王贡桑诺尔布更是娶肃亲王女儿为福晋。

亲王府的建筑风格独特,与环境非常协调。其特点是用料硕大,敦实厚重,装修豪而不华。王府地处苦寒之地,主体建筑无论等级尊卑,一律素色,不施彩绘。回事处作为亲王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现在机关的综合办公室。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王爷生活的府邸与作为札萨克署理旗政的衙门的结合。

在王府内,两株古松虬枝横逸,参天拔地。据推测,这些古松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与只有三百多年的王府共同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历史变迁。原来,王府大院过去曾是一片原始森林,建府时伐木取材,并特意留下了几棵景观树。其中一棵油松被戏称为“最有派的树”,因为它的周长等于圆周率“派”。

亲王府不仅是王爷生活的府邸,也是札萨克署理旗政的衙门。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四进院,乃亲王府之核心建筑——议事厅,俗称“银安殿”,犹如戏曲、评书中的皇宫“金銮殿”。此殿堂巍然矗立于高台之上,面阔七间,尽显皇家气派。

“银安殿”之地位,在王府建制中举足轻重。其宽阔高大的气势,充分反映了封建社会“以高为尊,以大为美”的建筑理念。而这座议事厅的建造年份,可追溯到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当时第八代喀喇沁郡王被朝廷册封为亲王,荣耀至极。

殿前设有一月台,连接地面的砖石甬道——丹陛,高出地面一米有余,直通回事处。此建筑在康熙、乾隆等皇帝多次巡游内蒙时,曾作为行宫接驾,因而有着超越常规的宏伟气度。

银安殿与东西配殿共同构成了一个庄严而整齐的建筑群,为亲王府增添了肃穆与威严。虽然气氛肃穆,但亦不乏生动之处。如丹陛桥的东侧,石阶的护阶石上刻着“吴绶卿醉卧处”,背后隐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日,贡王的好友吴绶卿酒醉后卧睡于此,贡王遂以此为趣,题字刻石。

厅堂正中,康熙皇帝御笔的“大邦屏藩”匾额悬挂于宝座之上。“大邦”指的是大清,而“屏藩”则是清王朝对蒙古诸王的期望与期许。这一重归附、厚赏赐的封爵制度,是清王朝对蒙古王公的一种怀柔政策,而喀喇沁亲王府正是这一历史时期的缩影。

走过第五进院,便来到王府的后堂,主体建筑承庆楼,上下五间,是王府建筑群中唯一的楼式建筑。楼上曾为佛堂,供奉千手千眼佛;楼下则为祠堂,供奉着十二位王爷的画像。东配房是王爷的餐厅,西配房则是王爷的卧室。承庆楼前宁静祥和,与前面院子的庄重风格形成对比,给人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非常适合王爷及其家眷静心念佛。承庆楼后便是王府花园,亭台水榭错落有致,曲栏平桥相连,流水潺潺,假山玲珑,一派江南园林风光。

历史的沧桑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贡桑诺尔布自清末民初一直活跃在政治舞台上,虽久居京城,但对喀喇沁王府的回归却已无法见证。他在1931年病逝于北京。贡王逝世后,亲王府在解放前被改作王爷府镇中学,幸免于文革的破坏,部分建筑得以留存至今。

历经三百多年的天灾人祸,东院已不复存在,西院也所剩无几,后花园早已消失。只剩这中轴线上五进院落依然屹立着。抬头仰望,白云悠悠,草原上的吉祥鸟——燕子,在见证了数百年的悲欢离合的屋檐间自由穿梭。随着朝代的更迭和时间的流逝,唯有这组古老建筑依然孤独地矗立在塞外的风霜雨雪之中,诉说着一个又一个的前朝往事。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