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歌曲试唱(天地同和日月生辉——中国古

热点新闻 2025-01-21 16:32www.kangaizheng.com奇闻异事

读书者说】冯卓慧(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编者按:音乐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不仅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文人修养的精髓所在。音乐见证了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而乐器更是中华礼乐文明的见证者。近日,《天地同和——中国古代乐器精粹》一书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书中展现了中国古代乐器的发展历程。今天,《光明悦读》有幸邀请到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专家为我们撰写文章,带领读者踏上一段中国民族乐器的溯源之旅。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音乐一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我们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天地同和——中国古代乐器展”,仿佛穿越到了远古时代,感受着先人对于音乐的热爱与追求。这次展览的200余件(套)展品,涵盖了乐器、乐俑和图像等多种形态,展现了中华文明各个阶段的音乐文化。其中,《天地同和中国古代乐器精粹》画册更是这次展览的精华所在,通过136件(套)艺术精品,展现了古代乐器的文化魅力。

远古之音,如川泽般深邃,先人执笛,开启音乐之旅。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音乐始终伴随着我们的祖先。在《天地同和》一书中,首先呈现的是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七孔骨笛,距今约7500至9000年。这件骨笛的制作过程经过精心测量和计算,显示出当时人们的音准观念和制作技术的精湛。测试显示,该骨笛音质优良,具备复杂的音阶结构,展现了古人对音乐艺术的深入探索和研究。

除了骨笛之外,展览中还有许多其他精美的乐器,如编钟、九霄环佩琴等。这些乐器不仅是物质的象征,更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音乐艺术作为人类情感的表达方式,在人类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简单的人声到复杂的乐器演奏,音乐行为逐渐步入更加高级的阶段。乐器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音乐艺术的繁荣。

《天地同和——中国古代乐器精粹》一书带领我们走进了古代乐器的世界,感受到了中华礼乐文明的魅力。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的音乐历史和文化底蕴,也可以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天地同和——中国古代乐器精粹》

本书由王春法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书名“天地同和”源于《礼记·乐记》中的“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礼记》是先秦时期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对后世的政治制度、社会、文化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关于礼仪制度的详尽论述,为华夏礼乐文明的传承奠定了基石。商周时期,青铜乐器在这一历史时期不仅具有艺术审美的价值,更在凝聚民族精神、汇聚民族情感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天地同和》一书收录了青铜钟类器物二十余件(套),包括铙、镈、甬钟、纽钟等多种类别,均为殷商至战国期间的典型器。这些青铜铸造的乐器,堪称人类青铜文明的巅峰之作。

书中特别介绍了合瓦形编钟的历史之谜。合瓦形编钟的称谓最早见于《梦溪笔谈》,其独特的钟体形制是华夏先民智慧的创造。一钟双音的特性,使得编钟可以在相同的音列内减少数量,达到节省材料的目的。这一理论在曾侯乙编钟的出土铭文中得到证实,揭示出先秦时期中国的乐人们已经具备了完整的音高观念。

在《礼记·乐记》中,“礼辨异,乐统同”的观念被强调。青铜乐器作为物质形式体现了等级差异,而音乐则用于强化统一的观念,通过文化的统一来实现政权归属的认同。古琴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其独特的地位在《天地同和》一书中得到体现。古琴艺术形成了华夏艺术独特的审美品格,寄托着文人不流于尘俗的情感追求。从周代开始,儒家对古琴的推崇使其深入人心,并成为文人四艺之首。唐代中期,古琴艺术发展到最为繁盛的阶段,减字谱的出现为古琴艺术的广泛流传贡献卓著。

乐器之韵,传承千年,塑造华夏文明的独特风采。为古琴创造独特的记谱法,这是人类文化历史上的独特现象,彰显了人们对古琴艺术的深深执着与敬畏。这份执着的传承,如同千年的守护,使得古琴的形制与品格得以持久稳定,成为华夏正声的代表。

藏于国家博物馆的九霄环佩琴,是唐代的雷氏所斫制的杰作,是现存的同名四器之一。这把琴体保存完好,散发出牛毛断纹的质感,整体风格浑厚圆润,精致内敛。与其他乐器不同的是,九霄环佩琴并非偶然被封存,而是得益于千百年的弹奏与修缮,使得大多数唐代古琴能够传承至今,并保持着卓越的声音品质。

历代琴人通过演奏古琴,寻求“知音”,完成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他们赋予古琴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内涵,将每一处结构、每一份尺度、每一次抚弄,都视为自然与生命的浓缩。在传世名琴的琴腹、琴底等处,常常刻有题款,寄托着文人的情感与志向,展现出文人对古琴所特有的、超越一般乐器的文化情感。

乐器不仅是文明的载体,更是历史的见证,情感的寄托,伴随中华民族走过漫长的历程。骨笛、编钟与古琴等乐器,体现了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在音乐艺术领域的辉煌成就,对中国音乐史的研究具有特殊价值。中华音乐文化博大精深,这些典型的艺术形式无法完全涵盖。阅读《天地同和中国古代乐器精粹》,我们能感受到这些乐器所蕴含的丰厚文化积淀与丰富艺术形态,也能深刻体会到中华文明的浩如烟海,奔腾不息。

这篇文章的来源是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年11月05日08版。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