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运河是什么(大运河,流动的历史记忆

热点新闻 2024-12-30 09:09www.kangaizheng.com奇闻异事

倪玉平教授于清华大学人文清华讲坛,就中国大运河的辉煌历史发表了演讲。中国大运河,作为世界上里程最长、历史最悠久的运河之一,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繁荣。

全长约3200公里的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段、隋唐大运河段和浙东运河段,拥有超过2500年的历史。这一古老的工程在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其跨越时间长、覆盖地域广和涉及人口多而独树一帜。

大运河不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大运河的建设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展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与能力。在近年来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潮中,大运河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价值地位,被选为重要项目之一。

倪教授详细阐述了大运河的历史沿革。早在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被视为中国大运河的开端。随后的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运河都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隋朝时期,为了攻打高句丽和满足南方的财富需求,隋炀帝组织开凿了隋唐大运河。唐朝时期,大运河成为连接南北的重要通道,对王朝的繁荣和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

进入北宋时期,开封作为都城,得益于大运河的高效运输,物资丰富,经济繁荣。而浙东运河在南宋时期得到了更大的利用,连接杭州和宁波,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启提供了便利。到了元朝,为保证北京的物资供应,最初采用海运方式,后来逐渐完善了大运河的运输系统。

倪教授的演讲内容丰富、生动有趣,通过大量的历史事实和数据,展现了大运河的辉煌历史和重要地位。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大运河的价值和意义,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和珍惜这一伟大的文化遗产。在中国水利史上,一项宏伟的工程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时空,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在隋唐大运河的基础上,郭守敬大师以其卓越的水利才能,引领人们逢弯取曲,成功开凿了京杭大运河。我们所见的京杭大运河基本格局,就是他非凡智慧的结晶。

这条大运河的开通,犹如一条巨龙,从南到北串联起五大水系,包括壮丽的钱塘江、悠长的长江、淮河、黄河以及神秘的海河。这不仅是古人的一项伟大成就,更是他们智慧的象征。郭守敬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他还为我们留下了另一项与北京密切相关的伟大工程——他开凿了从通州至京城的运河,并从昌平巧妙地利用地下水,为这条运河供水。想象一下,南方的船只沿着这条运河,直接航行至北京的什刹海,在积水潭码头卸载货物,是何等的壮观。元世祖忽必烈看到这一幕,兴奋地为其赐名为通惠河。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对都城的地理位置有着深刻的思考。他曾考虑迁都至老家凤阳、开封或西安。尽管他的儿子朱标未能完成这一使命,但朱棣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完成了迁都北京的壮举。为了满足政治中心和事中心的需求,朱棣利用大运河连通南方,为首都北京提供所需的物资。由于中国地势北高南低的特点,大运河的修建集中体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和科技水平。

朱棣以元大都为基础,耗时14年完成了北京城的修建。这一工程浩大无比,涉及全国各地的士兵、工匠和物资的征调,大部分依靠运河进行运输。北京城的皇室建筑所需砖瓦大多来自山东临清,大型木材则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调集。大运河不仅保证了明王朝的物资需求,更在明清时期为北京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保证大运河的畅通无阻,明成祖朱棣启动了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南旺枢纽。在山东济宁地势最高的地方,两边落差达30多米,且水源不足。工部尚书宋礼在水利专家白英老人的协助下,成功解决了大运河的水源问题,让其大部分流向北方,小部分流向南方。这一工程不仅技术高超,而且成功地解决了运河的水源难题,为明清大运河500多年的漕运通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大运河的修建完成,明清王朝的首都迎来了大繁荣大发展。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北京,从事经商、手工业等职业,极大带动了北京的社会经济发展。在明清时期,北京的人口超过了200万,甚至超过了当时一些欧洲大城市的城区面积和人口数量。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定,清朝的康熙和乾隆皇帝曾多次南巡,其中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巡视河工和指导修治运河。他们的南巡不仅是为了考察民情和巩固统治,还为运河的维护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运河不仅是古代中国的一项伟大工程,更是一条政治经济之河。它见证了古代中国的繁荣和发展也为现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在北京市昌平区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内,“白浮之泉”碑亭与九龙池交相辉映,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深厚历史底蕴。这座运河源远流长,深深融入了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之中。

回溯至明清时期,运河沿线的水驿站成为中央与地方沟通的桥梁,承载着政令的传递与地方情况的反馈。这条河流也是军事力量的输送通道,调防队伍常借运河之力迅速部署至江南的杭州、南京等地。运河,名副其实地承载着国家的安全与统一。

运河也是一条外交纽带。马可·波罗等外国使团与旅行家频繁通过运河往来中国,杭州更被马可·波罗赞誉为“世界上最美丽之城”。东亚的日本、朝鲜亦有众多使臣、商人与传教士沿运河往来。其中,苏禄国国王的访华之旅更是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他们沿着运河北上南下,见证了运河在政治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在经济领域,大运河更是中国古代的经济命脉。来来往往的船只中,既有官船也有民船,它们承载着漕粮、盐、铜等物资穿梭于运河之上。明清时期,每年有约万条漕船穿行于运河之上,这些漕船还承载着沿途交易的土特产,数量庞大。从北方到南方,商品交流活跃,形成了运河经济带。据统计,大运河沿线各关的税收占据清关税收入的大半,证明了运河在商品流通中的主导地位。

大运河也是客运的重要通道。文人墨客在运河旅行时留下了丰富的文字记载,他们的日记为我们揭示了运河的繁荣与变迁。如今,我们依然能从唐诗宋词、古典小说等文学作品中感受到大运河的深远影响。

大运河的存在,不仅方便了古代人员的往来,更极大地丰富了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白居易的《长相思》与描写运河沿线城市的美景的诗句,都展现了运河与文化的紧密关联。济宁这座因运河而兴的城市,更是孕育了李白等众多文学巨匠的不朽诗篇。可以说,大运河沿线每一座城市都刻上了历史与文化的印记。

千年繁华梦,运河情——探寻《姑苏繁华图》背后的故事

扬州,这座大运河上的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文人墨客。杜牧的诗词,使得扬州的繁荣与风情得以永恒留存。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大运河的滋养,那些美妙的诗句是否还能诞生?扬州八怪是否还会在此留下他们的传奇?

运河沿线的城市,无论大小,都与中国文化紧密相连。常州,这座曾经吸引了苏东坡十四次到访的城市,留下了无数美好的记忆。乾隆皇帝的那首写常州的诗,更是表达了深深的情感。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在运河的滋养下得以繁荣。关汉卿的《窦娥冤》,四大古典名著,都与运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明清时期,大运河更是成为小说情节的摇篮。《金瓶梅》的故事发生在大运河畔的山东临清;冯梦龙和凌濛初的作品中,也有运河的影子。戏曲艺术也依托于大运河,昆曲、京剧等剧种都在这里发展壮大。李渔的戏班子曾沿运河全国巡演,为京剧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书画作品也深受大运河的影响。如国宝级名画《姑苏繁华图》,描绘了清代苏州的繁华景象。大运河也是民族交融之河,沿岸商业发达,各民族和谐共生。

近代以来,大运河面临着衰落的困境。清咸丰年间的黄河改道以及现代科技的冲击,使得大运河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运河沿线的许多城市也随之衰落,如山东临清,曾经繁华的商业如今已黯然失色。

历史上的大运河,是政治之河、经济之河、文化之河,为中国的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发掘大运河的价值,寻找新的发展机遇。期待未来,大运河能够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继续见证中国的繁荣与进步。在历史的长河中,大运河曾历经波折,丧失了通航的功能。昔日繁华的临清,人口由旺盛的二十万锐减至寥寥无几的五万,政治地位也从直隶州降至县。在新中国成立的曙光中,这条古老的河流迎来了新的生机。国家对水利建设的重视,如同春日的暖阳照耀在大运河身上,逐步对其进行了修复与治理。

今日的大运河苏北段,犹如巨龙蜿蜒,仍然承载着北煤南运的重任,每年的航运量高达三亿吨以上,相当于三条京沪铁路的运输能力。而在2022年,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启动,大运河更是焕发出新的生机,全程通水再度恢复。

这条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古老河流,已历经了长达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洗礼。它如一位静默的叙事者,述说着中国古代历史的变迁。从经济中心由北向南的演变,到政治中心由西北向北方的转移,再到国家如何协调各中心,使其成为有机整体,大运河都是直接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大运河的魅力,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它不仅仅停留在文字和史料的记载中,更是一条流动的、鲜活的河流,奔腾不息,承载着国家的记忆和民族的记忆。

这篇文章的来源是光明网于2023年6月17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报道。(报道来源已标明)

上一篇:著名歌手刘若英现状刘若英的现状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