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疫情影响 打赢脱贫攻坚战

热点新闻 2022-06-15 20:04www.kangaizheng.com奇闻异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要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在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工、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优先组织和使用贫困劳动力,鼓励企业更多招用贫困地区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员,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点对点”帮助贫困劳动力尽快有序返岗。要分类施策,对没有疫情的地区要加大务工人员送接工作力度。要切实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组织好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要加快扶贫项目开工复工,易地搬迁配套设施建设、住房和饮水安全扫尾工程任务上半年都要完成。

围绕这些重要方面,几位来自脱贫攻坚一线的工程项目负责人、企业负责人、人社部门干部、第一书记、易地搬迁项目负责人,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的努力。

——编 者 

重点工程招人,复工兼顾脱贫

前些日子差不多天天失眠,要睡个安稳觉都难!

那是在2月10日,省里要求重点工程项目尽快复工复产。我们负责的夹岩水利枢纽工程是贵州在“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的重点工程,也是省内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复工复产,迫在眉睫。

第二天,我就召集团队赶到项目工地。大家仔细合计了一下发现,材料啥的倒不缺,就缺工人。当时全国都在防控疫情,大多数工人根本没法儿到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那可真叫一个愁!

只听见现场有人小声嘀咕“省外的工人进不来,省内的是不是也出不去?”我当时下意识地以为这是句废话,但转念一想,办法不就在这儿嘛!工程主体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与纳雍县的界河上,处在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当地许多百姓常年外出务工。疫情发生后,他们同样窝在家里出不去,完全可以来我们工地,这也能帮他们解决收入,助力脱贫。

我们先下到附近各个乡镇,发布用工告示,然后主动跟乡镇政府对接,确定用工数量,让干部帮忙动员村里的贫困劳动力。我记得很清楚,2月15日第一批近百人的工人便到达了工地,为了确保安全,我们先针对疫情防控进行培训,17日正式复工。截止到3月9日,整个工程共有2121名工人,其中包括700多名当地贫困劳动力,比年前多了一多半。后来省里也明确要求企业就近招聘贫困劳动力,我们的工作就更好做了。

过段时间,300多公里长的支渠也将陆续复工,按照目前的用工结构,到时候可能还得吸纳800多名贫困劳动力。

尽管初来乍到,这些工人的工资一个月最少也有5000元,一年保底6万,要是能学会些技术,工资还会涨,况且老技工也会带他们,收入是有保障的。

项目建成后,沿线贫困地区的饮水安全、农田灌溉、基本用电会明显改善;算上在当地采购生活物资、设备材料等等,整个工程项目对带动当地脱贫的效果很明显。

顺利实现复工,我也就不用那么焦虑了,终于能好好睡上一觉!

贵州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公司经理谭其志讲述

本报记者 苏 滨整理 

企业吸纳就业,尽量多招贫困户

公司每年都要大量招工,受疫情影响,我们本来担心招工会困难,没想到,短短几天,就有这么多员工尤其是贫困劳动力来应聘!

复工后,已经有60多名新员工应聘上岗,成为车间工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23人,比去年多了14人。

这得感谢铁岭市、开原市两级人社部门帮我们用工企业进行宣传,除了在媒体上宣传我们的企业复工情况,更是在多个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我们的用工信息,每天都发,每天都更新!就因为这样,每天我们都能接到许多求职和询问的电话。

线下招聘我们也想了办法公司位于开原市庆云堡镇,早在过年之前,庆云堡镇扶贫办就给我们公司工会提供了贫困户名单。在慰问贫困户时,我们会询问他们的求职意向,鼓励他们来公司工作。我们公司还有个招工宣传车,这几天也常在镇里宣传。

为了让贫困户放心,提前了解应聘后具体干什么工作、能不能干好、收入稳不稳定,我们鼓励他们到车间来看具体岗位,并划出岗位范围,由他们来看哪个岗位适合自己。

我们公司是“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全省就业先进企业”,集种鸡饲养、鸡雏孵化、饲料生产、现代化养殖、肉鸡屠宰分割、肉类精深加工和内外贸易于一体。现在,原料车间、屠宰车间、穿串出口车间都有贫困劳动力的身影。

车间工人岗位对技术要求不高,新员工上岗之前会经过培训,之后在实际工作中,由老员工带着边工作边提高。我们对车间员工采取计件工资制度,设置了连续出勤奖励。为照顾新员工,他们刚开始的单件工资标准会定得高一些,给他们一段逐渐熟悉业务的适应期。很多贫困户干活勤奋,上手很快。

公司有29台通勤车,每天早晚接送员工上下班,还有宿舍供外地员工居住,尽力为公司600多名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这几天,铁岭市多个网站和公众号还在持续更新我们的招工信息,我们也尽可能招聘更多贫困劳动力,为就业扶贫贡献力量。

辽宁嬴德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会文讲述

本报记者 刘佳华整理 

开通返岗直通车,接来西部“老朋友”

2月24日晚上9点多,两辆“返岗直通车”终于缓缓驶入丽龙高速龙泉出口,我和同事们举着“热烈欢迎”的横幅,激动地向车上37名来自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挥着手。

2018年,龙泉市与昭化区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关系。其实,这趟“返岗直通车”上有我不少老朋友。比如赵从礼,就是两年多前,我到昭化区磨滩镇金包村动员当地贫困户到龙泉就业时,成功带动的一员。老赵今年54岁,10年前因车祸致残,家里上有八旬父母,下有还在读大学的儿子,靠着在老家开三轮车,每月收入仅有1000多元,家庭真的挺困难。来到龙泉后,浙江国立包装有限公司为他安排了爱心岗位,听公司说他刻苦务实,现在月收入能有4000多元。

受疫情影响,许多人对回龙泉复工有顾虑,赵从礼就在其中。因为担心买不到车票,又怕近1800公里的车程中有感染风险,他跟我说不想回来了。我想,老赵若滞留家中,收入就得少一大截,眼看脱贫在望,我可不想让他落了单!

为此,我逐一给这些务工人员打去电话,做思想工作,跟同事开始摸排他们的活动轨迹及身体健康情况,引导他们提前做好隔离防护工作。

,单位也专门成立了龙泉昭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对接组,联系到广元市的智胜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与对方反复商讨包车跟车具体方案。2月23日凌晨,让我牵挂许久的昭化“家人们”终于踏上了回龙泉的路,我们在车上配齐口罩等防疫物品,还配备了医务人员随行。顺利接到后,又在第一时间安排大家前往龙泉市中医院进行相关医学检查,通过检查的人员随后就被各自公司接回了住处。

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鼓励像老赵这样在龙泉全年稳定就业的建档立卡户,龙泉还将为他们发放5000元的生活交通补贴。前不久,为了解决四川就业帮扶对象返岗出行的难题,丽水市还开通了“就业专列”,我们龙泉就有两名昭化籍贫困人员搭乘高铁专列顺利返岗。如今,看着昭化籍来龙泉就业的贫困户纷纷到岗,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浙江龙泉市人力社保局就业局副局长黄琳讲述

本报记者 窦瀚洋整理 

干部下乡上线,帮老乡卖菜卖蛋

我们九联村隶属于江西南昌县南新乡,是个贫困村,就在鄱阳湖边上。去年,我说服几个贫困户入股搞合作社养鸭,本想着加把劲,趁过年卖个好价钱,谁料碰上了疫情。年初三,我接到消息,说合作社有4万枚鸭蛋卖不出了,其中一户贫困户杨玉华家里就有3000多枚鸭蛋滞销,心里真是好着急!

一听这情况,我半点也不敢迟疑。一边和乡政府商议先收购部分鸭蛋供给防疫值班的工作人员“加餐”,一边忙不停地发微信朋友圈,号召亲戚朋友下单。就这样,前后卖出1万多枚。可这远远不够呀!

2月10日,我去村里走家串户做防疫宣传,到了村民刘荷南家里,他正发愁,说家里蔬菜快烂在地里了!能不能帮着卖下菜呢?说来也巧,早上我出门时家人就念叨,“能不能从村里买点蔬菜?冰箱里鱼肉倒是不缺,现在小区封了,买菜挺麻烦。”

哎!那做个“捆绑销售”如何?当天在防控会上我就和驻村干部们提到这个事情,“买一送一”+“送货上门”,听着靠谱,大家就先发到各自朋友圈和九联电商平台上试试,没想到上午11点多发消息,到了晚上12点就有68个单子!6800枚鸭蛋有去处了。

线上的活动持续进行着,但刚开始送货着实让人为难。说实话,那会真是没人敢出门。我和村支书李永平说“兄弟,谁叫咱是共产党员,我开车,你配货,行不行?”“你都是专门来帮我们村的,我哪能不去!走!”就这么着,2月18日早上,我俩6点就起了床,先去农户家里把蔬菜装上,再去村里把鸭蛋打包好,客户们用微信发个定位给我,我俩开车奔驰在空荡荡的马路上,一直到天黑,12个小时跑了5个区县。

光凭一辆车,效率太低。我便求助中国邮政南昌分公司——物流运力一到位,可是帮了我们大忙!前后不到10天,我们村的滞销鸭蛋都卖光不算,还顺便帮附近的范湖村、塘头村贫困户家里的鸭蛋、蔬菜售卖一空!保守估计有24万元销售额。

江西南昌市南昌县南新乡九联村驻村第一书记应文伟讲述

本报记者 王 丹整理 

群众搬进新家,县里安排岗位

几块石头垒起来是餐桌,一张炕就是全家人睡觉的地方,碰上风沙天,屋里全是土……这是墨玉县易地扶贫搬迁前大部分村民的真实生活。

墨玉县是全疆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贫困人口占目前全疆总贫困人口的1/4,脱贫任务重,难度大。不少村子条件恶劣。易地扶贫搬迁是这部分群众摆脱贫困的根本出路。

“屋里啥都有,天天能洗澡,这好日子是我们以前做梦也没见过的!”这是前两日我到县域内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点兴民家园小区走访入户时,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兴民家园小区居住着697户易地搬迁贫困户。2019年4月,他们从墨玉县12个乡镇搬来这里。我们按照户口人数给贫困户分配了50到110平方米的住房,还给每家提供了壁挂炉、抽油烟机、电视机、橱柜及卫浴设备,搬迁来的贫困户可以直接拎包入住。

,易地扶贫搬迁可不只是“挪个窝”。要想把群众的心也一起“搬”到新家园,让群众真正住得好,我们要做的工作可不少。

刚开始,还有一些群众住得不习惯,隔三差五就跑回村里住。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他们,步入新生活摸不着头绪不会用天然气,用不惯马桶,不知道菜到哪里买……为了让搬迁群众安心,咱们的社区工作人员开始挨家挨户上门服务,手把手地教大家,慢慢帮着搬迁群众由“农民”变成“市民”。

搬迁点都配有幼儿园、学校、医院等,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接下来,“住得好”如何向“稳得住”转变?关键是解决就业。我们按照每个搬迁人员有工作岗位、实发工资不低于1500元的标准,给贫困户安排了安保、环卫、企业操作工等岗位。我们还为部分家庭提供了门面房,支持他们创业增收。

2020年,我们的工作重点是以产业促就业。我们要继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支撑项目,通过搬迁户就近就业,确保搬迁户一户一人稳定就业,实现脱贫目标。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委副书记马生斌讲述  本报记者 阿尔达克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0年03月16日 13 版)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