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白领狂刷新闻引发连续失眠 如何找回好睡眠?

热点新闻 2022-06-15 20:04www.kangaizheng.com奇闻异事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你的睡眠还好吗?近日,重庆市卫生协会睡眠医学专委会展开了《期间睡眠心理状况调查》。数据显示,35%的受访者在疫情期间常常出现夜间多梦现象,37%的受访者会偶尔出现入睡前思想活跃、难以入睡情况。

  疫情发生后,女白领谢华(化名)的睡眠问题就很显著,她每晚9点就上床,经常刷新闻刷至彻夜难眠,白天想补觉却睡不着……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薇

  她讲述

  我丢失了好睡眠

  谢华今年29岁,未婚,从事建材销售工作,她随父母住在渝北区汽博中心附近一个小区。小区环境安静清幽,谢华的睡眠也一直不错。但疫情发生后不久,谢华的睡眠问题就来了。

  “疫情最初的时候,我每天内心都很担心,害怕了解情况不够多,无法保护好自己和家人,觉得必须要随时掌握新情况。”谢华说,宅在家里时,她的手机几乎是绝不离手。为了全面了解疫情动态,谢华在手机上下载了六七个新闻APP,微信关注了20多个公众号,还加了不少微信群,每天就不断地切换浏览。

  谢华说,复工前那段时间,她每晚9点左右就上床了。不过并不是睡觉,而是躺在刷手机,“以往我晚上11点上床,看一会手机就困了,然后一觉睡到天亮。”但那段时间她拿着手机刷新闻,经常要刷到凌晨三四点才感觉到一点困意。有时候明明已经困了,突然看到一个新的消息,一下子又了,“经常是彻夜难眠,最多的时候也只能睡着四五个小时,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继续看新闻。白天都是浑浑噩噩的,想补觉又睡不着。”

  前几天,谢华开始复工了,她以为规律的上班生活回归,睡眠也会好起来,可状态却并未离去,“强行放下手机入睡,也差不多要到深夜两点才能睡着,影响第二天工作状态,心里真的很着急。”

  数据说

  疫情期间睡眠问题

  近日,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睡眠医学专委会展开了《疫情期间睡眠心理状况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046份。调查中,一项关于“疫情期间每日关注相关新闻的时长情况”,数据显示,关注时长10-30分钟与1-3小时对比,后者的指数相对较高,睡眠质量相对较低。而“睡眠指数”显示,35%的受访者在疫情期间常常出现夜间多梦现象,37%的受访者会偶尔出现入睡前思想活跃,难以入睡情况。

  前日,记者从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大坪医院睡眠心理科主任高东那里了解到,疫情期间出现睡眠问题的人不少,像谢女士这样长时间关注疫情新闻人群,更易伴有焦虑情绪、睡眠质量下降的情况。究其原因,可能源于长时间暴露在应激源下,接触信息过多,易被他人传递焦虑、不安情绪。要想拥有好睡眠,高东给大家提出以下建议

  ,要克服以下3种错误观念

  1、每天晚上需睡足8小时以上。

  2、失眠一定会给身体带来器质性损害,会使人得各种疾病。

  3、晚上即使不困也要早早上床,把睡眠当做一项任务来完成,试图控制睡眠。

  ,应该遵循睡眠卫生基本要求

  1、作息时间规律(睡眠时间一般建议23:00-7:00,但因人而异)。

  2、缩短不合理卧床时间(提高睡眠效率)。

  3、增加白天消耗,避免小睡(增加睡眠驱动力)。

  4、午后避免咖啡因、茶等兴奋性物质摄入。

  5、必要时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催眠药物,不可用酒精催眠。

  6、卧室不放置时钟,克服对睡眠的紧张感。

  对于疫情期间急性失眠者

  1、克服对失眠的恐惧,调整认知,急性失眠是目前应激状态下的正常反应,短时间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不必过分担心。

  2、纠正不良睡眠卫生习惯,生活规律、减少无效卧床时间、丰富日间活动。

  3、放松练习、冥想等自我调适,适度关注疫情,远离应激源,避免被外界大量杂乱的信息所干扰。

  4、若失眠持续存在且影响生活,建议在专科医师指导下短期使用助眠药(如唑吡坦、右佐匹克隆等)。

  如有以下3种情况建议就医

  1、失眠持续时间过长,连续失眠超过一个月以上,而且经过调整心态、增加、改变不良行为习惯,甚至吃、服用帮助睡眠品和药物等等,失眠仍不能得到改善。

  2、失眠程度比较重,常常整夜不眠,对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影响很大。

  3、出现心烦意乱、坐立不安,或者整天高兴不起来,对很多事情不感兴趣,或者不明原因地出现各种各样严重身体不适症状,比如头昏、心慌、疲乏等。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