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美丽岛事件
热点新闻 2022-06-08 11:24www.kangaizheng.com奇闻异事
15世纪至17世纪是西方历史叙述中的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人在开辟新的贸易航线,寻找潜在贸易伙伴和开拓全球贸易市场的,无意之中发现了新大陆,也将台湾这个历来不被重视的岛屿裹挟进历史舞台的灯光下。
台湾开始逐步进入我们的历史视线可以追溯至南宋时期,当时的南宋文明随着活跃的海外贸易向四周辐射传播,将沿海地区和岛屿,次第划入中华文化圈的影响范围。但这只是台湾身影的投射,从东汉到宋仅有的几次疑似指代“台湾”的文献记载,也只是说在大陆东方的某个岛屿有人居住,或某支船队达到了一个大岛。
《三国志.吴书》中多处提到一个叫“夷州”的地方,当今比较流行的说法认为“夷州”指的就是台湾。试举一例,在《三国志‧吴书‧全琮传》中有这样一段叙述初,权将图珠崖及夷州,皆先问琮,琮曰“以圣朝之威,何向而不克?然殊方异域,隔绝障海,水土气毒,自古有之,兵入民出,必生疾病,转相污染,往者惧不能反,所获何可多致?猥亏江岸之兵,以冀万一之利,愚臣犹所不安。”
宋代《太平预览.东夷传》部分引用了沈莹的《临海水土志》(原著已失散),对所谓“夷州”的地理环境、人文民俗提供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夷州在临海郡东南,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霜雪,草木不死。四面是山,众山夷所居。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此夷各号为王,分划土地,人民各自别异,人皆髡头,穿耳,女人不穿耳……)
最早引用这些文献,用以论证“夷州”就是台湾的,是台湾日据时期的日本学者伊能嘉矩。199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所提出的《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中也采用了相同意见,并加以说明。(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台湾古称夷洲、流求。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情景。距今一千七百多年以前,三国时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等对此就有所著述,它们是世界上记述台湾最早的文字。公元三世纪和七世纪,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政府都曾先后派万余人去台。——《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持不同意见者。被视为“台独运动精神领袖”的台湾学者史明就认为这种说法“只能当做研究古代台湾的一种参考而已。若想进一步予以论断,必得重新觅取明确的资料才有可能”。由于史明的一贯政治立场和政治主张的关系,也许有人会提出质疑。史明的这种说法,其目的是不是为了否认和切割台湾与大陆“自古以来”的历史关系,为他的台独主张提供理论依据?指控史明学术目的不纯,我们不排除这个可能性。但也不得不承认由于史料记载不清晰,现在也确实还不足以下定论。
事实上伊能嘉矩的学术考证也带有其政治性目的。有学者指出“夷州”其实是琉球群岛,也就是现在的日本冲绳一代。自明代洪武年间始,琉球就成为中国的藩属国,被纳入中央王朝的朝贡体系。日本在19世纪后期加速了对外扩张的步伐,1870年代日本侵占琉球,把琉球规入外务省管辖的琉球藩,强行切断了琉球与清朝的朝贡关系。伊能嘉矩是甲午战败,中方割让台湾后,以日本陆军部人员身份,赴台从事社会人文领域方面研究的。所以我们也有理由怀疑日本学者认定“夷州”为台湾,是为了歪曲和割裂我国古代与琉球的密切关系,并为日本政府占领琉球辩护。
也就是说虽然有部分中国学者甚至中国官方和日本学者的看法相同,但他们所论证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旨在说明台湾与大陆长远的历史渊源,而后者却是为了转移琉球事件的注意力,并为日本侵占琉球提供合理性辩护。
不管怎么说,台湾岛以正式姿态进入历史,并真正与大陆历史联系在一起是从16世纪开始的。如文章开头所说的,台湾是被全球性大航海时代的巨浪推入历史潮流的舞台的。
台湾还有个好听的昵称——“美丽岛”。根据台湾历史教科书中的描述,400多年前的葡萄牙水手途径台湾岛,随即被这座岛屿的容貌所折服,水手们高呼“福尔摩沙”(Formosa,美丽的意思)。事实上,葡萄牙人虽是最早发现台湾的欧洲人,但他们并没有在台湾登陆。
葡萄牙人于16世纪中叶到达日本,后又占据澳门。他们在澳门装载货物后,沿着向东北方向去往福建漳州,再转向琉球群岛去往日本。这条航线会沿着台湾西部海岸线航行三天。但目前存留的葡萄牙人的文献中基本上都称台湾为“小琉球”。《东印度水路志》中就记载说“小琉球岛,位于北纬25度处,是一个高山绵延而形状细长的岛屿……”
真正以“福尔摩沙”称呼台湾岛的其实是西班牙人。西班牙人在占领菲律宾马尼拉后,他们为了开发亚洲与美洲的贸易航线,从墨西哥运白银到马尼拉,从那里换区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再经巴士海峡,沿着台湾东岸向北航行到日本,然后横渡太平洋回到墨西哥。
而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台湾原住民的文献,是明朝时期陈第的《东番记》,全文只有一千四百多个字。陈第是于1602年跟随澎湖的明军水师追逐倭寇到达的台湾,他亲眼目睹台湾原住民的生活,文献可信度较高。据他自己所说“万历壬寅冬,倭复据其岛,夷及商、渔交病。浯屿沈将军往剿,余适有观海之兴,与俱。”
陈第记载的是台湾西南部的原住民,根据他的叙述,这些原住民的族群分部比较分散,内部组织结构也比较简单。每一个台湾土著居民点称之为一个“社”,大一点的“社”有一千多人口,并且不设酋长,谁家子女多谁家就是当地领袖。(“种类甚繁,别为社,社或千人,或五六百人,无首长,子女众多者雄之,听其号令。”)在农业方面,原住民们还处于十分原始的刀耕火种时代。他们民风强悍,族群之间有嫌隙惯于用武力解决,他们会砍下战败者的头颅,剔去肉后制成头骨悬挂于门口做为炫耀。门口悬挂的头骨越多者会被视作“壮士。”
在衣着方面,“地暖,冬夏不衣。妇女结草裙,微蔽下体而已”。原住民也没有自己的文字、历法,只能通过月亮的圆缺计算年月,在交易的时候通过在草绳上打结的方式做记号。(无历日、文字,计月圆为一月,十月为一年,久则忘之……交易,结绳以识)。
虽然当时有一些福建漳州、泉州的老百姓带来瓷器、纺织品、盐、铁等与原住民交换物产,但如此一个岛屿由于有限的人口数量,无法构成一个更大的市场。也因为他们的产物有限,无非一些鹿角、兽皮、樟脑,无法吸引更多大陆商贩。,当时的台湾岛虽然并非不为我们所知,但在当时的官方记录中对这个海岛并无太多关注。
台湾开始逐步进入我们的历史视线可以追溯至南宋时期,当时的南宋文明随着活跃的海外贸易向四周辐射传播,将沿海地区和岛屿,次第划入中华文化圈的影响范围。但这只是台湾身影的投射,从东汉到宋仅有的几次疑似指代“台湾”的文献记载,也只是说在大陆东方的某个岛屿有人居住,或某支船队达到了一个大岛。
《三国志.吴书》中多处提到一个叫“夷州”的地方,当今比较流行的说法认为“夷州”指的就是台湾。试举一例,在《三国志‧吴书‧全琮传》中有这样一段叙述初,权将图珠崖及夷州,皆先问琮,琮曰“以圣朝之威,何向而不克?然殊方异域,隔绝障海,水土气毒,自古有之,兵入民出,必生疾病,转相污染,往者惧不能反,所获何可多致?猥亏江岸之兵,以冀万一之利,愚臣犹所不安。”
宋代《太平预览.东夷传》部分引用了沈莹的《临海水土志》(原著已失散),对所谓“夷州”的地理环境、人文民俗提供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夷州在临海郡东南,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霜雪,草木不死。四面是山,众山夷所居。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此夷各号为王,分划土地,人民各自别异,人皆髡头,穿耳,女人不穿耳……)
最早引用这些文献,用以论证“夷州”就是台湾的,是台湾日据时期的日本学者伊能嘉矩。199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所提出的《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中也采用了相同意见,并加以说明。(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台湾古称夷洲、流求。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情景。距今一千七百多年以前,三国时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等对此就有所著述,它们是世界上记述台湾最早的文字。公元三世纪和七世纪,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政府都曾先后派万余人去台。——《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持不同意见者。被视为“台独运动精神领袖”的台湾学者史明就认为这种说法“只能当做研究古代台湾的一种参考而已。若想进一步予以论断,必得重新觅取明确的资料才有可能”。由于史明的一贯政治立场和政治主张的关系,也许有人会提出质疑。史明的这种说法,其目的是不是为了否认和切割台湾与大陆“自古以来”的历史关系,为他的台独主张提供理论依据?指控史明学术目的不纯,我们不排除这个可能性。但也不得不承认由于史料记载不清晰,现在也确实还不足以下定论。
事实上伊能嘉矩的学术考证也带有其政治性目的。有学者指出“夷州”其实是琉球群岛,也就是现在的日本冲绳一代。自明代洪武年间始,琉球就成为中国的藩属国,被纳入中央王朝的朝贡体系。日本在19世纪后期加速了对外扩张的步伐,1870年代日本侵占琉球,把琉球规入外务省管辖的琉球藩,强行切断了琉球与清朝的朝贡关系。伊能嘉矩是甲午战败,中方割让台湾后,以日本陆军部人员身份,赴台从事社会人文领域方面研究的。所以我们也有理由怀疑日本学者认定“夷州”为台湾,是为了歪曲和割裂我国古代与琉球的密切关系,并为日本政府占领琉球辩护。
也就是说虽然有部分中国学者甚至中国官方和日本学者的看法相同,但他们所论证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旨在说明台湾与大陆长远的历史渊源,而后者却是为了转移琉球事件的注意力,并为日本侵占琉球提供合理性辩护。
不管怎么说,台湾岛以正式姿态进入历史,并真正与大陆历史联系在一起是从16世纪开始的。如文章开头所说的,台湾是被全球性大航海时代的巨浪推入历史潮流的舞台的。
台湾还有个好听的昵称——“美丽岛”。根据台湾历史教科书中的描述,400多年前的葡萄牙水手途径台湾岛,随即被这座岛屿的容貌所折服,水手们高呼“福尔摩沙”(Formosa,美丽的意思)。事实上,葡萄牙人虽是最早发现台湾的欧洲人,但他们并没有在台湾登陆。
葡萄牙人于16世纪中叶到达日本,后又占据澳门。他们在澳门装载货物后,沿着向东北方向去往福建漳州,再转向琉球群岛去往日本。这条航线会沿着台湾西部海岸线航行三天。但目前存留的葡萄牙人的文献中基本上都称台湾为“小琉球”。《东印度水路志》中就记载说“小琉球岛,位于北纬25度处,是一个高山绵延而形状细长的岛屿……”
真正以“福尔摩沙”称呼台湾岛的其实是西班牙人。西班牙人在占领菲律宾马尼拉后,他们为了开发亚洲与美洲的贸易航线,从墨西哥运白银到马尼拉,从那里换区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再经巴士海峡,沿着台湾东岸向北航行到日本,然后横渡太平洋回到墨西哥。
而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台湾原住民的文献,是明朝时期陈第的《东番记》,全文只有一千四百多个字。陈第是于1602年跟随澎湖的明军水师追逐倭寇到达的台湾,他亲眼目睹台湾原住民的生活,文献可信度较高。据他自己所说“万历壬寅冬,倭复据其岛,夷及商、渔交病。浯屿沈将军往剿,余适有观海之兴,与俱。”
陈第记载的是台湾西南部的原住民,根据他的叙述,这些原住民的族群分部比较分散,内部组织结构也比较简单。每一个台湾土著居民点称之为一个“社”,大一点的“社”有一千多人口,并且不设酋长,谁家子女多谁家就是当地领袖。(“种类甚繁,别为社,社或千人,或五六百人,无首长,子女众多者雄之,听其号令。”)在农业方面,原住民们还处于十分原始的刀耕火种时代。他们民风强悍,族群之间有嫌隙惯于用武力解决,他们会砍下战败者的头颅,剔去肉后制成头骨悬挂于门口做为炫耀。门口悬挂的头骨越多者会被视作“壮士。”
在衣着方面,“地暖,冬夏不衣。妇女结草裙,微蔽下体而已”。原住民也没有自己的文字、历法,只能通过月亮的圆缺计算年月,在交易的时候通过在草绳上打结的方式做记号。(无历日、文字,计月圆为一月,十月为一年,久则忘之……交易,结绳以识)。
虽然当时有一些福建漳州、泉州的老百姓带来瓷器、纺织品、盐、铁等与原住民交换物产,但如此一个岛屿由于有限的人口数量,无法构成一个更大的市场。也因为他们的产物有限,无非一些鹿角、兽皮、樟脑,无法吸引更多大陆商贩。,当时的台湾岛虽然并非不为我们所知,但在当时的官方记录中对这个海岛并无太多关注。
上一篇:江西遇特大暴雨 近千人被紧急转移
下一篇:家长高考烧香祈福把家烧了
奇闻趣事
- 世界女明星排行榜前100名 世界女明星有哪些
- 任嘉伦拍戏把聂欢带身边 任嘉伦把聂欢保护得非
- 蒙娜丽莎后面有几个鬼 蒙娜丽莎后面的鬼是什么
- 大同飞碟坠毁事件 大同1997年夏天飞碟坠毁
- 景甜简历个人资料简介 景甜个人简历资料家世
- 金星吐槽女明星走红毯捂胸口 金星吐槽女明星走
- 范冰冰养狐仙反噬 范冰冰养狐仙反噬的证据
- 大兴安岭僵尸事件 大兴安岭僵尸事件真相
- 刘欢的老婆叫什么名字 刘欢的老婆叫什么名字
- 经典老歌100首怀旧连播 经典老歌100首怀旧免费听
- 中国闹鬼最凶的地方 中国闹鬼城市排行
- 实拍飞碟下来外星人 实拍飞碟下来外星人怎么拍
- 黄磊人品其实很差 黄磊的人品真的差吗
- 韩国哪些明星整过容 韩国整过容的明星都有谁
- 深圳四大邪地中银大厦 深圳四大灵异事件之中银
- 世界灵异事件真实案例大全 世界灵异事件真实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