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
热点新闻 2022-05-22 12:19www.kangaizheng.com奇闻异事
2022年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的日子。
5月20日,湖南农业大学举行袁隆平院士逝世周年纪念会,袁隆平院士家人、生前同事、学生和好友等出席纪念会。湖南农业大学第十二教学楼命名为“隆平楼”。昨天9时左右,袁隆平院士家人来到湖南长沙唐人万寿园,深情悼念、追思袁老。献过花后,他们在墓前连唱4首歌,分别是《红梅花儿开》《我的祖国》《送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022年5月4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2022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有53个国家或地区约1.93亿人经历了粮食危机或粮食不安全程度进一步恶化,比2020年增加近4000万人,创历史新高。
在不断变化、愈发严峻的形势下,人们更加珍惜、感念“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为中国、为世界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
一个生命的分量有多重,取决于他为世界创造了多少价值。许多年来,大家都知道袁隆平有一个“禾下乘凉梦”让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期盼和朋友们坐在稻穗下乘凉喝茶。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袁隆平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用六十年的时间研究、应用、推广杂交水稻技术,让中国十几亿人口能吃饱饭,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杰出贡献,为人类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被称为东方“稻神”。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袁隆平
小时候梦想让人人有饭吃
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六岁时随家人从北平搬到了长江边。卢沟桥事变爆发,战火迅速向中国腹地蔓延。袁隆平一家也经历了逃亡路上的艰难、辛酸和危险。战时,街头巷尾流落着无家可归的逃难者和衣衫褴褛、吃不饱饭的人。小小的袁隆平那时便萌生对世界和平和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向往。
少年时代的袁隆平(左)
在重庆的一天,袁隆平跟母亲一起上街,看到一群人在围观几个耍猴卖艺的人,其中一个老人双手抱拳,请求路人施舍。母亲十分同情他,拿出一角小洋钱送到那个衣衫破烂的老人家手里。母亲无声的行动在袁隆平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袁隆平的初心就是从这样的儿时梦想开始的——让人人都有饭吃。他曾说过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用一生的时间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少年时期爱思考、爱钻研
上小学时,袁隆平在学习上不发狠,成绩不拔尖,但也不差。他对课堂之外的天地更感兴趣,他不仅阅读着课本,也阅读着社会和大自然这本大书。有一次学校组织去园艺场参观,一直生活在大城市的袁隆平第一次看到一串一串的葡萄、树上红红大大的桃子和开得特别好的花儿。袁隆平觉得果园技术人员真了不起,也对植物和种植产生了兴趣。
袁隆平的成长也得益于母亲的教育。袁隆平的母亲做过小学老师,教育孩子很有耐心,经常抽出时间教他做数学题,唱电影里的英文歌曲。袁隆平喜欢看外国电影,迷上了学唱电影里的插曲,从而对学习英语产生了兴趣。英语“童子功”帮助袁隆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对袁隆平以后在杂交水稻育种工作中直接查阅外文资料,迅速掌握国外最新的科研方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90岁高龄,袁隆平依然能流利地用英语交流。
中学期间,袁隆平就是爱思考、爱提问的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和记忆,不懂的地方就提出来。数学课上学习“有理数”这一章,老师讲了一条乘法的重要法则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袁隆平想,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这好理解;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这是为什么呢?他想不通其中的道理,就提问说“老师,负数乘负数,为什么得正数?”老师对他提的问题感到有点突然,说“你们刚开始学习代数,讲到的法则记住就是了,按照这个法则进行运算就对了。”心中的疑惑没有得到解答,袁隆平感到很不满足。他想弄清楚数学课遇到的那些问题,就和班中数学好的同学结成对子互相帮助。袁隆平不放弃心中的疑惑,总想弄个水落石出,不仅数学成绩提高了,更逐渐养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抓住问题不放弃,千方百计找答案。
青年时期跳进“农门”,要解世界难题
填报大学志愿时,父亲希望他报考南京的重点大学,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但袁隆平喜欢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想有太多约束。他记起小学时参观过的那个童话般的果园,觉得学一门实用技术,做一个农业技术人员一定有趣。他又想起儿时种下的要让人人有饭吃的梦想,坚持学农。袁隆平不顾家人的反对,主动报考了重庆北碚夏坝的相辉学院农学系,跳进“农门”。
大学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湘西大山里的一所农业中专当老师。在安江农校任教期间,袁隆平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稻,他决心把研究杂交水稻作为自己的科研课题。20世纪50年代,许多国家的国际水稻研究所在从事这项研究,尽管他们有先进的设备,有充足的科研经费,有众多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但科研进展缓慢,并未取得突破性成绩。
袁隆平带着学生进行农学实验
袁隆平认为,中国是古老的农业国,有着丰富的水稻遗传资源,有着辽阔的国土和充足的温光条件。他想,外国人没有搞成功的,难道中国人就不能把它搞成功吗?袁隆平决心勇敢地探索下去。如今,袁隆平名满天下,但当年这坚定的信念源自一个默默无闻的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
一辈子“高产”没有尽头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他历经六十余载,克服重重困难,像翻过一座座高山一样取得了“杂交水稻”科研领域的一项又一项重大突破,并无私地分享给世界人民。
袁隆平和助手在试验田中
1970年,“野败”的发现和利用,打破了世界杂交水稻研究徘徊不前的局面。从此,一粒种子改变了整个世界。而海水稻的培育也是一项令全球震惊的农业创举。2017年,袁隆平领衔成立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并联合多家科研单位成立中国首个耐盐碱水稻区试协作组。2020年11月,袁隆平团队培育的双季稻亩产超过3000斤,再创纪录!在袁隆平心中,“高产”是没有尽头的。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稻田里的拓荒者。在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后,袁隆平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
5月20日,湖南农业大学举行袁隆平院士逝世周年纪念会,袁隆平院士家人、生前同事、学生和好友等出席纪念会。湖南农业大学第十二教学楼命名为“隆平楼”。昨天9时左右,袁隆平院士家人来到湖南长沙唐人万寿园,深情悼念、追思袁老。献过花后,他们在墓前连唱4首歌,分别是《红梅花儿开》《我的祖国》《送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022年5月4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2022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有53个国家或地区约1.93亿人经历了粮食危机或粮食不安全程度进一步恶化,比2020年增加近4000万人,创历史新高。
在不断变化、愈发严峻的形势下,人们更加珍惜、感念“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为中国、为世界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
一个生命的分量有多重,取决于他为世界创造了多少价值。许多年来,大家都知道袁隆平有一个“禾下乘凉梦”让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期盼和朋友们坐在稻穗下乘凉喝茶。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袁隆平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用六十年的时间研究、应用、推广杂交水稻技术,让中国十几亿人口能吃饱饭,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杰出贡献,为人类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被称为东方“稻神”。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袁隆平
小时候梦想让人人有饭吃
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六岁时随家人从北平搬到了长江边。卢沟桥事变爆发,战火迅速向中国腹地蔓延。袁隆平一家也经历了逃亡路上的艰难、辛酸和危险。战时,街头巷尾流落着无家可归的逃难者和衣衫褴褛、吃不饱饭的人。小小的袁隆平那时便萌生对世界和平和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向往。
少年时代的袁隆平(左)
在重庆的一天,袁隆平跟母亲一起上街,看到一群人在围观几个耍猴卖艺的人,其中一个老人双手抱拳,请求路人施舍。母亲十分同情他,拿出一角小洋钱送到那个衣衫破烂的老人家手里。母亲无声的行动在袁隆平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袁隆平的初心就是从这样的儿时梦想开始的——让人人都有饭吃。他曾说过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用一生的时间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少年时期爱思考、爱钻研
上小学时,袁隆平在学习上不发狠,成绩不拔尖,但也不差。他对课堂之外的天地更感兴趣,他不仅阅读着课本,也阅读着社会和大自然这本大书。有一次学校组织去园艺场参观,一直生活在大城市的袁隆平第一次看到一串一串的葡萄、树上红红大大的桃子和开得特别好的花儿。袁隆平觉得果园技术人员真了不起,也对植物和种植产生了兴趣。
袁隆平的成长也得益于母亲的教育。袁隆平的母亲做过小学老师,教育孩子很有耐心,经常抽出时间教他做数学题,唱电影里的英文歌曲。袁隆平喜欢看外国电影,迷上了学唱电影里的插曲,从而对学习英语产生了兴趣。英语“童子功”帮助袁隆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对袁隆平以后在杂交水稻育种工作中直接查阅外文资料,迅速掌握国外最新的科研方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90岁高龄,袁隆平依然能流利地用英语交流。
中学期间,袁隆平就是爱思考、爱提问的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和记忆,不懂的地方就提出来。数学课上学习“有理数”这一章,老师讲了一条乘法的重要法则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袁隆平想,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这好理解;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这是为什么呢?他想不通其中的道理,就提问说“老师,负数乘负数,为什么得正数?”老师对他提的问题感到有点突然,说“你们刚开始学习代数,讲到的法则记住就是了,按照这个法则进行运算就对了。”心中的疑惑没有得到解答,袁隆平感到很不满足。他想弄清楚数学课遇到的那些问题,就和班中数学好的同学结成对子互相帮助。袁隆平不放弃心中的疑惑,总想弄个水落石出,不仅数学成绩提高了,更逐渐养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抓住问题不放弃,千方百计找答案。
青年时期跳进“农门”,要解世界难题
填报大学志愿时,父亲希望他报考南京的重点大学,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但袁隆平喜欢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想有太多约束。他记起小学时参观过的那个童话般的果园,觉得学一门实用技术,做一个农业技术人员一定有趣。他又想起儿时种下的要让人人有饭吃的梦想,坚持学农。袁隆平不顾家人的反对,主动报考了重庆北碚夏坝的相辉学院农学系,跳进“农门”。
大学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湘西大山里的一所农业中专当老师。在安江农校任教期间,袁隆平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稻,他决心把研究杂交水稻作为自己的科研课题。20世纪50年代,许多国家的国际水稻研究所在从事这项研究,尽管他们有先进的设备,有充足的科研经费,有众多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但科研进展缓慢,并未取得突破性成绩。
袁隆平带着学生进行农学实验
袁隆平认为,中国是古老的农业国,有着丰富的水稻遗传资源,有着辽阔的国土和充足的温光条件。他想,外国人没有搞成功的,难道中国人就不能把它搞成功吗?袁隆平决心勇敢地探索下去。如今,袁隆平名满天下,但当年这坚定的信念源自一个默默无闻的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
一辈子“高产”没有尽头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他历经六十余载,克服重重困难,像翻过一座座高山一样取得了“杂交水稻”科研领域的一项又一项重大突破,并无私地分享给世界人民。
袁隆平和助手在试验田中
1970年,“野败”的发现和利用,打破了世界杂交水稻研究徘徊不前的局面。从此,一粒种子改变了整个世界。而海水稻的培育也是一项令全球震惊的农业创举。2017年,袁隆平领衔成立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并联合多家科研单位成立中国首个耐盐碱水稻区试协作组。2020年11月,袁隆平团队培育的双季稻亩产超过3000斤,再创纪录!在袁隆平心中,“高产”是没有尽头的。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稻田里的拓荒者。在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后,袁隆平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
上一篇:刘德华奥迪广告涉抄袭 奥迪致歉
下一篇:云南通报一中学教师殴打学生
奇闻趣事
- 世界女明星排行榜前100名 世界女明星有哪些
- 任嘉伦拍戏把聂欢带身边 任嘉伦把聂欢保护得非
- 蒙娜丽莎后面有几个鬼 蒙娜丽莎后面的鬼是什么
- 大同飞碟坠毁事件 大同1997年夏天飞碟坠毁
- 景甜简历个人资料简介 景甜个人简历资料家世
- 金星吐槽女明星走红毯捂胸口 金星吐槽女明星走
- 范冰冰养狐仙反噬 范冰冰养狐仙反噬的证据
- 大兴安岭僵尸事件 大兴安岭僵尸事件真相
- 刘欢的老婆叫什么名字 刘欢的老婆叫什么名字
- 经典老歌100首怀旧连播 经典老歌100首怀旧免费听
- 中国闹鬼最凶的地方 中国闹鬼城市排行
- 实拍飞碟下来外星人 实拍飞碟下来外星人怎么拍
- 黄磊人品其实很差 黄磊的人品真的差吗
- 韩国哪些明星整过容 韩国整过容的明星都有谁
- 深圳四大邪地中银大厦 深圳四大灵异事件之中银
- 世界灵异事件真实案例大全 世界灵异事件真实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