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剧的浸染里自我反观——专访《亮相》导演刘能一

热点新闻 2021-08-22 18:08www.kangaizheng.com奇闻异事

  他的作品不少,但每一部里都有些不一样的东西,观众总能在细微之处体会到丰沛的情感、审慎的思考。办的了晚会,玩的了音乐剧,拍的了电影也写的了剧本;导演、编剧、影视、戏剧、跨界、原创······撕掉所有标签他是——刘能一。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刘能一,不是第一次与戏曲艺术结缘,从天津卫视的《国色天香》到刚刚拿下国家艺术基金的“梅兰芳三部曲”之音乐剧“梅”,戏曲在他的艺术生命里扮演着浓墨重彩的角色,但他坦言“这次的感觉是最不一样的”。

  作为亮相文化和创始人马瑛瑛推广“时尚京剧”布局中的重要一环,《亮相》从一开始就被寄予厚望。为了能让这部剧更清晰的体现对京剧的创新传承,对京剧人的聚焦关怀以及对社会的价值影响,导演的选择必须慎之又慎,为此马瑛瑛斟酌再三,直至结识了一导。懂京剧、懂戏剧、懂跨界、懂时尚,更重要的是对生活和社会有独立而审慎的思考,在马瑛瑛看来他就是把自己对《亮相》的所有构思完美实现的最佳人选。于是马瑛瑛主动找到一导,不仅提供充裕的资金和人员支持,还把创作自主权完整的交到导演手中,这样的完全信任和鼎力支持给了一导广阔的创作空间,能够将更多对京剧、人生和社会的思绪灌注到作品中,《亮相》这部剧也具有了更多层次的思辨价值。

  谈到《亮相》,一导认为它囊括了多元的种类。虽然把京剧当作主要载体,不能简单的将受众定位在京剧人、专业人士或者喜欢舞台剧的人这样片面的群体。一导希望能在不同审美的取舍之间达到微妙的平衡,让不同层面、不同审美情趣的人能有这样一个契机,一起坐下来看一部剧。要实现这一点,无章的堆砌远远不够。声光电的运用也好,空间、装置艺术也罢,所有跨界元素和京剧的碰撞,都需要一个统一的有机内核,这个内核就是《亮相》的精气神所在。面对现实的焦虑是现代人群的普遍心理,也是引起大众共鸣的一个节点,用京剧人的故事来影射现实,让观众们由此产生浸入感、代入感,这种让艺术关照于当下的做法是《亮相》的本质基因,也是一导五年来一直尝试、探索的事情。

  对于这部时尚京剧舞台剧,一导进行了艺术、技术、商业等多方面的考量。在兼顾一些硬性要求的前提下,大量运用戏剧解构主义创作《亮相》,向观众讲述一个现实主义的故事。用一导的话来说,整部剧就是“写给京剧人的一封情书,更是京剧人用生平、经历写给社会的一部纪实报告”。在内涵上,一导在创作过程中更多的涉及到人生思考的层面,聚焦广大人群在世俗价值观大量冲击下的人生抉择。以剧中第一幕为例,全团大会这样一个需要纯粹、投入、聚神的场合下,手机声此起彼伏。一导想用这样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通过手机这个细微的道具、窗口,折射出对现实生活中广大人群被种种外力操控的反思,这样的用心在剧中比比皆是。

  好多人说《亮相》这部剧充满了对各种价值观的批判,其实在一导自己看来,这部剧从来没有批判过任何一种价值观,而是在父子、师徒、恋人、兄弟种种人际关系的叠加里,一种心理、一种观念的软性对撞。剧中的“霸王”很纯粹,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像他一样,不随世俗而改变,这没有错;“虞姬”同样没有错,她想要爱情,所以守候了十年,而当她选择未来的时候,也同样坚定。观众们不应该用世俗的眼光简单看待这些矛盾,自我的摇摆恰恰是现实生活里最真实的再现,当人们抱着批判的态度审视剧中人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自我批判。

  除了对人生抉择的映射,一导在《亮相》里同样倾注了对京剧现状的思考。这样一门流传百年的国粹,哪怕现在拿出来都足以让国外的人惊叹,为什么在我们自己中间反而认为它陈旧过时?我们的京剧有着深厚的美学积淀,那些经典的剧本,丝毫不亚于唐诗宋词的精彩,为什么我们熟视无睹,为什么没有一种成体系的学习鉴赏?那么多人在说对京剧的行业责任,又有谁真的去提升京剧的认知?一部分死守殉道,一部分胡作非为,京剧的创新传承到底该怎样赢得我们自己的接纳认同?其实这也是在更高层面的一种自我反观。

  因为亮相提供的广阔平台,一导得以淋漓尽致迸发创作的火花;也因为一导的自由张扬,《亮相》成就了极致的观感和丰沛的内涵。让观众乃至社会在时尚京剧的浸染里实现自我反观,是一导对这部时尚京剧舞台剧最大的期许,也是《亮相》真正让不同观众都沉溺其中的关键所在。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