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关心支持陆军某部高原驻训官兵见闻

热点新闻 2021-08-22 08:59www.kangaizheng.com奇闻异事

暖流汇聚海拔五千三百米

——各方关心支持陆军某部高原驻训官兵见闻

驻训官兵组织升国旗仪式。韩 强摄

  在高原随陆军某部驻训的每一天,记者都被可爱的官兵感动着。

  打一次电话,向家里报一声平安,年轻的义务兵就可能哭红眼睛,但来一次10公里的按图行进强化训练,他们却没有一个人掉队。这里海拔5300米,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足内地的50%。

  空闲的时候,官兵会“侃大山”,几个人围坐,你一言,我一语,聊得很开心。可是,无论聊得多投入,只要外面的紧急集合哨一响,他们就会快速披挂战斗装具往外冲。等到集合站定,他们个个身姿挺拔、目光如炬,脸上再也找不出之前的调皮劲儿……

  不少人觉得,在这里肯定很苦、很累。但记者和官兵相处这段时间,还真没听他们抱怨过。一位老士官对记者说“全国14亿人,能有多少人在这里留下青春印记?咱们干的事儿,光荣!”

  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和他们在一起,总会莫名地感到一股激情在胸中涌动?刚来的时候,记者也不甚明了,时间久了,才慢慢寻到答案。

  雪山巍巍,高原莽莽。结束了一天的训练,四级军士长卢彦厂回到宿营帐篷,打开手机连接新开通的网络,与千里之外的父母妻儿视频通话。

  “我们单位得知你在高原驻训,特别照顾我,没有安排外派和夜班任务……”不久前,妻子霍慧姿在驻地政府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新工作,与卢彦厂刚一“见面”,就兴致勃勃地聊起工作上的事。虽然远隔千山万水,卢彦厂也能透过屏幕感受到妻子的喜悦。

  今年,该部官兵赴高原驻训,驻地政府用心用力帮助官兵解除后顾之忧。前不久,政府专项部署落实驻训官兵家属工作随调、子女入学入托等事宜,件件落地有声。

  这样的暖心故事,记者听到了很多。

  今年7月,河南新乡辉县遭遇洪灾,上等兵何凡家中房屋田地被淹。当地政府获悉后,立即派人走访救助,并送去米面等生活物资。父母打来电话反复叮嘱他“在部队好好干,家里有政府关心,不用挂念。”

  上等兵李陈林家在革命老区江西省遂川县。今年8月,得知正在高原驻训的李陈林家庭比较困难,县人武部与退役军人事务局派工作人员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并将他家纳入乡村振兴发展产业帮扶对象,镇武装部领导专门与他家结成帮扶对子。临近士官选取,李陈林第一时间递交了留队申请书。

  记者感到,驻训地尽管遥远,却有许多人牵挂着这里的官兵。

  8月1日,驻地群众自发组成拥军慰问团,翻雪山、越达坂,赶到部队驻训地,送来制氧机等生活用品。

  不仅是通信设备、医疗器械,甚至包括慰问信,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

  当地电信部门不顾山高路远,在这里架设通信基站,方便官兵与外界联系。

  满载货物的地方运输车辆定期驶入营地,为官兵供应日用品,再偏远的点位都能见到“流动超市”。

  多家优质企业为该部配送生活物资,官兵餐桌上每天都有新鲜的蔬菜、水果和肉食。

  这里早就开通了一条连通“云端”的邮路。

  记者进入班排宿舍,下士卜囝聃正和战友们分享家人寄来的一大包美食。他告诉记者,连队收到了不少慰问信,有些还是小学生写来的。

  这几天,该团新兵从驻地出发,奔赴高原。

  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得知消息后,连夜整理候车室,供官兵夜间休息,还提供了热腾腾的夜餐。运送新兵的车队行进途中,路旁的少先队员立正敬礼,高喊“解放军叔叔好”;地方车辆主动停车让行……

  “没想到,以前在电视里看到的镜头,竟然发生在我的身上。”经历了这些场景,新兵张浩钦感慨不已,“这次上高原,我也要写下属于自己的荣光,不负祖国,不负人民。”

  看着一个个精神抖擞的年轻战友,再想想那些听到的、看到的故事,记者心头很暖很热这群可爱的官兵,他们把祖国和人民装进了心中,祖国和人民把他们放在了心头。(台 浩 龙礼彬 本报记者 宫玉聪)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