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开国功臣萧何韩信都被杀了,为什么张良能独善其身

奇闻趣事 2025-04-18 02:30www.kangaizheng.com童年趣事

从古至今,天下能取得大业的英雄人物,关键有三:萧何、韩信与张良。历史学者赞誉他们为“天下三杰”。其中,张良的仙风道骨更是让人叹为观止,被誉为三杰之首。

古今史学家对张良的评价极高,有称之为“元勋之首冠”,他的智慧与谋略体现在“运筹帷幄之中”。从张良受书、博浪沙刺秦以及辅佐刘邦打天下的事迹来看,他的胸怀宽广,足智多谋,对天下大事有着深刻的洞察。

令人费解的是,当韩信、萧何遭遇困境时,张良却选择了冷眼旁观。为何他在他们同事多年、共同拼搏的岁月后,没有伸出援手呢?

公元前196年,韩信受邀入宫开会,结果遭遇不测。同样,萧何在帮助刘邦吕后除掉韩信后,也陷入了危机。在这两次事件中,张良都选择了沉默。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张良看透了刘邦的野心和对权力的贪婪,所以他选择了远离朝廷的纷争。

张良一直活到公元前186年,他亲眼见证了刘邦对韩信、萧何的打压。对于他的冷眼旁观,有两种可能的解释。张良精通黄老之道,对权势无贪恋,对朝中的是非也无兴趣。他选择跟随赤松子云游天下,功名利禄对他而言如浮云。他选择不再参与朝廷的是非之争。

张良情商极高,他知道即便出手也未必能救得了人。历史上的开国豪杰能善终的并不多,所以他选择彻底不过问朝廷之事。他知道一旦卷入其中,可能无法全身而退。面对韩信和萧何的困境,他选择了冷眼旁观。

值得注意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杀功臣的事情发生得很少。刘邦杀韩信等功臣,实际上开创了不好的历史先河。这或许也让张良意识到参与朝廷争斗的风险。

张良的冷眼旁观可能源于他对权势的无欲无求、对朝廷纷争的厌倦以及对自己情商的清醒认知。他知道远离纷争是保全自己的最佳方式。他的选择体现了他的智慧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