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间接害死关羽的将军:孟达什么结局?
自古以来,无论哪个朝代,墙头草和叛徒都是被人们所厌恶的。他们虽然可能勇猛无敌,但由于缺乏忠诚和坚定的原则,始终被后人鄙视。今天,我们要讲述一个曾在蜀魏之间摇摆不定的倒戈将军——孟达的故事。
孟达,字子度,是扶风郡郿人。他在建安初年进入蜀地,投奔益州牧。此后,他多次参与重大军事行动,表现出色,逐渐受到刘备的器重。他的命运却因为一次选择而发生了重大改变。
在建安二十四年,孟达奉命攻打房陵和上庸。他在战场上表现出色,成功攻下两郡。在关羽北伐时,他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了拒绝支援关羽。这一决定导致了关羽的失败和身亡,也让孟达陷入了困境。
面对刘备的愤怒和可能的惩罚,孟达选择了投降曹魏。他带着部曲四千余家归顺曹丕,受到了重用。曹丕赋予他新城太守之职,并封他为平阳亭侯。孟达在曹魏时期展现出了他的才能和勇气,很快就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曹丕去世后,孟达在曹魏的日子开始变得艰难。他的好友夏侯尚和桓阶已经去世,新的统治者与他关系紧张。他也与魏兴太守申仪存在矛盾。这时,蜀汉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承诺既往不咎,并给他加官进爵。孟达在犹豫后,决定叛魏降蜀。
诸葛亮得知孟达的打算后,故意透露给孟达的对头。司马懿得知消息后,一面安抚孟达,一面迅速派兵前往阻止。最终,孟达的计划被打乱,他在八天内被司马懿的军队击败。孟达的外甥和部将也投降了司马懿。最终,孟达被司马懿斩杀,传首京师。诸葛亮没有费一兵一卒就惩治了这个叛徒。
回顾孟达的一生,他既有才华和勇气,也有机会和运气。他的最大弱点就是缺乏坚定的忠诚和原则。这使得他在关键时刻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最终导致了他的悲惨结局。孟达的故事告诉我们忠诚和坚定的重要性不仅是对他人也是对自身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