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生了一件引人注目的消费者权益纠纷事件。小李在超市酸奶专区选购了一瓶标价为4.9元的酸奶。结账后,他仔细核对收据上的时间和酸奶瓶上的保质期标签,惊讶地发现,酸奶的过期时间比结账时间还要早一分钟。小李对此非常不满,他坚持认为超市应该赔偿他一千元。超市方面态度坚决,只接受退货,拒绝赔偿。双方多次沟通,但始终未能达成共识。
小李决心捍卫自己的权益,他选择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经过法庭的委托,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介入调解。调解员们耐心听取双方的意见后,终于促成了和解,超市同意赔偿小李四百元。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这起事件的焦点在于风险责任的转移。根据法律规定,一旦消费者付款并取得商品,商品的所有权和风险责任就会从商家转移到消费者身上。在这个案例中,临界时间点以小票上显示的详细时间为准。在此之前,酸奶的所有问题和责任由商家承担;之后,则由消费者承担。即使相差仅仅一秒钟,超市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此,相关律师也明确指出:“如果顾客明知商品即将过期而故意拖延购买时间,超市则无需承担赔偿责任。”这一事件提醒我们购物时不仅要关注商品本身,还要留意商品的保质期以及购物结算的时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