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重兵为什么不和太子扶苏起兵,却坐着等死呢
在三十七年七月的那一天,秦始皇开始了他的第五次巡游天下。这次巡游显得尤为特殊,因为他带上了他最年幼的儿子胡亥同行。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向天下人宣告胡亥在秦帝国的继承权争夺中占据了一个特殊的位置。
秦始皇曾有过立胡亥为继承人的想法,这一点可以从他入狱后所写的辩解书中得到证实。胡亥幼年丧母,作为秦始皇最小的儿子,他在父亲的心目中占据了一个特殊的位置。立谁为继承人并非易事,尤其是面对强大的外戚势力与聪明却可能失宠的长子扶苏时。
扶苏被秦始皇视为德才兼备,但曾被送到长城军团,似乎有所失宠。这并不意味着扶苏在秦帝国的权力格局中被削弱。相反,帝国北部的三十万大军以及咸阳周边的卫戍部队仍然听命于扶苏。秦始皇年岁已高,对于长生不老的追求逐渐失去信心。他必须为帝国的未来考虑,关于继承人选是胡亥还是扶苏,他尚未下定决心。
带上胡亥巡游天下可以被看作是对胡亥的考验。胡亥是一个乖巧的孩子,但缺乏帝王之才。在秦始皇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决定让扶苏继承帝位。蒙氏兄弟在决定支持扶苏即位时面临巨大的困境。他们对秦始皇的生死并不知情,如果蒙恬率领九原大军南下靖难而秦始皇并未死亡,蒙恬将陷入无法解释的境地。
公子扶苏的自杀使得蒙恬无法调动军队。在唐朝以前,古人遵循立嫡立长的规矩,除非嫡长子过于无能。胡亥、赵高、李斯在秦始皇死后篡改诏书,改立胡亥为太子,并迫使蒙恬和扶苏自杀。当时扶苏和蒙恬掌握着秦军三十万精锐部队,但未能验证诏书的真实性而行动。如果扶苏听从蒙恬的劝告验证诏书真伪,那么事态的发展可能会完全不同。他的自杀导致蒙恬无法调动军队回援咸阳,使得胡亥等人得以篡权成功。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遗憾,也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