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兰阶是如何靠着一柄扇子一路升官进爵的?
自古以来,推荐信在官场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有一位官员却以不写推荐信而闻名。他的信念是:如果人才济济,自然无需推荐信来证明其价值;如果不是,那么推荐他人可能反而带来祸害。人们深知他的性格,不敢轻易向他寻求推荐。
左宗棠,这位1881年的军机大臣,权势显赫。一位名叫黄兰阶的年轻人的遭遇,生动地诠释了左宗棠的坚持。黄兰阶是左宗棠老友的儿子,多年来候补知县却未能实至名归。他怀揣希望,千里迢迢来到京城,寻求左宗棠的推荐信。左宗棠对他劈头盖脸一顿呵斥,责备他不务正业,一心想升官。
尽管言辞激烈,但左宗棠的内心也充满了对黄兰阶的关切。见他垂头丧气,左宗棠又劝他放弃做官的念头,并提出送他良田以安度生活。黄兰阶无奈,带着失望离开。
在琉璃厂闲逛时,黄兰阶见到处都是书画古玩。他注意到一家小店的柜台上摆满了扇子,扇面上的诗词模仿左宗棠的笔迹。原来左宗棠的草书被人们争相模仿。黄兰阶灵机一动,买了一把模仿左宗棠款落的扇子,得意洋洋地返回福州。
在一次参见总督的日子里,黄兰阶手摇扇子出现在总督堂上。总督惊讶于他的举动,黄兰阶解释道这是左宗棠赠送的扇子,表达了他对左宗棠的敬意。总督明白扇子的价值,担心左宗棠因自己未提拔黄兰阶而心生不满。他找来师爷商议此事,师爷认为这把扇子等同于推荐信,只要提拔黄兰阶,左宗棠便会满意。不久后,黄兰阶被任命为某县知县。
第二年春,总督拜见左宗棠时提及此事,左宗棠淡淡地表示满意。总督误以为左宗棠对黄兰阶寄予厚望,因此更加重用他。到了1883年,黄兰阶已晋升为副省级高官,担任汀漳道台。他的仕途之路上虽有波折,但最终得到了左宗棠的认可和支持。这个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官场中人性的复杂与微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