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墓历经千年也无人敢盗 这是为什么呢?
在中国的土地上,盗墓行业肆意横行,大多数帝王墓已遭受劫掠,但有一座墓却历经千年而未被盗取,那就是武侯的墓。为何这座位于陕西勉县定军山脚下的诸葛亮墓能够幸免于难呢?
这座真身墓背后的故事始于公元234年2月。那时,诸葛亮集结了十万大军第五次北出伐魏,却因积劳成疾,在五丈原军营中病逝。按照他生前的遗愿,遗体被葬在了沔阳定军山脚下,以此表达他兴复汉室、统一中国的决心。
与其他帝王将相的墓葬不同,诸葛亮墓历经1700余年却从未遭到盗掘,保护得十分完好。其中的原因引人深思。诸葛亮崇尚薄葬,他生前曾留下遗言,要求以时服殓葬,无需陪葬金银。墓内并无珍贵物品,使得盗墓贼们无法产生兴趣。
与其他帝王将相生前修墓、追求死后风光不同,诸葛亮是在北伐前线的军营中病逝的。由于战争环境的影响,他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考虑自己的身后之事。加之他死时的天气炎热,遗体的运送和保存都面临极大的困难,这些因素都降低了盗墓贼对诸葛亮墓的兴趣。
最重要的原因是诸葛亮的人格魅力。他一生廉洁奉公,为蜀汉政权竭尽全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公正无私和敬业精神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和敬仰。当民族英雄拜谒诸葛亮墓时,无不倾吐由衷的敬佩之情。当地百姓更是对他充满敬意,曾发生十里八乡百姓捧土为他添坟的动人场面。这种深厚的民意为诸葛亮墓的保存提供了有力的保护。
诸葛亮的坟墓历经千年仍然被保护得完好无缺,这是他的人格魅力的见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帝王将相虽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却落得暴骨荒野的下场。盗墓贼也是人,他们的良知和对英雄的敬仰使他们不愿意对诸葛亮这样的民族英雄下毒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诸葛亮的传奇故事将永远被铭记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