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隧道水利,黄鞠古代水利专家
霍童黄鞠,被誉为我国古代水利专家,是中华民间开凿隧道水利工程的第一人。
黄鞠,生于公元569年,逝世于公元657年,享年八十九岁。他是河南光洲固始县人氏,谏议大夫,出身于一个大家族,父亲黄高,号硝山。黄鞠在年少时便展现出卓越的水利才华,他的天赋和努力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隋煬帝杨广登基后,黄鞠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由于皇帝的骄奢淫逸和滥用民力,天下大乱。黄鞠与父亲黄隆针对时弊直言不讳,触怒了皇帝,导致家族陷入危机。这场危机也促使黄鞠一家逃到全国各地避难。
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农民起义军遍及全国,黄鞠遵照父命,携家眷自河南光州固始避难闽东。他对霍地洞天福地情有独钟,认为这里可以大兴水利,广辟良田。他与当地朱福公商谈后,决定定居于此,并投入全部精力和智慧对霍童溪流域进行规划与开发。
霍童溪峡谷当时是一处荒原,只有一线溪河可耕。黄鞠深知农业是开基的根本,而水是农业的命脉。他精通水利和五行易理,熟悉中原文化。在深入了解霍童盆地的地理状况后,他着手开展水利建设。他带领儿孙们斩“龙腰”,通“度泉”,烧岩壁,贯隧洞,用原始的“火烧水激凿石工法”,开凿出了堪称史上罕见的水利灌溉工程。
这个工程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和毅力,更需要前瞻的视野和卓越的规划能力。黄鞠通过他的智慧和才干,将霍童溪流域变为一处富饶的农田。他的工程成为了闽东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最富特色的水利工程,为当地人民带来了繁荣和福祉。
黄鞠的事迹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才华和勇气,更展现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辉煌成就。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我国的水利事业贡献力量。他的精神与工程将永载史册,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