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夺权时,跟随曹操起家的旧部为何不帮助曹爽

奇人奇事 2025-04-17 18:37www.kangaizheng.com奇闻异事

从古至今,权力更迭总是伴随着血与火,而曹爽的故事,无疑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当时间的齿轮转动到公元249年的正月初七,曹爽的心情如同那日的天气,阴沉沉的。那一天,他带着亲信离开都城洛阳,陪伴魏少帝高平陵扫坟,却未曾料到,一场巨大的危机正悄然袭来。

曹爽一行前脚刚离开洛阳,司马懿便开始了他的行动。他以郭的名义,召集了3000死士,关闭了各个城门,占领了武库,堵住了洛水浮桥,并接管了曹爽军营大权。随后,他向魏少帝曹芳奏报曹爽的“罪恶”。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曹爽无奈只能选择投降。“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依然将曹爽及其亲信全部处死,诛灭三族。至此,司马懿成功夺得曹魏大权。

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在司马懿夺权时,曹操身边的文臣武将大多选择沉默甚至倒戈?他们中的大部分,如高柔、王观、蒋济等,都站到了司马懿一边。

这一切的背后,既有司马懿长期笼络人心的策略,也有曹爽自身的因素。曹爽作为托孤大臣,却将老臣得罪光,只信任自己的亲信。他在朝政中的所作所为,让许多曹操旧部对他失去信任。

在高平陵之变这样的关键时刻,曹爽的手下如丁谧、何晏、邓飏、李胜、毕轨等,无法为他提供有效的帮助。而曹爽没有重视的大司农桓范,却提出了关键的计策。但可惜的是,曹爽并未采纳。

回首这段历史,曹爽的失败不仅仅是因为司马懿的谋略,更多的是因为他自己的失误。他未能妥善处理和老臣的关系,只信任自己的亲信,导致在关键时刻无人可用。他的失败,也警示着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权力更迭时,需要更加谨慎和明智。

曹爽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权力、信任和谋略的故事。他的失败让我们明白,权力的更迭需要智慧和勇气,而信任和谋略则是其中的关键。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